三. 金融超市的未知之数 但电子商务的成功却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的成功,它脱离不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事实上电子商务的爆发存在以下重要前提: 首先,制造业产能充足,只是由于销售渠道的不通畅,生产与消费需求无法有效对接,电子商务则以较低的成本拓展了销售渠道,首先解决了需求对接的瓶颈问题; 其次,普通商品,尤其是日常用品和快速消费品是强需求,为日常生活所必需,拥有庞大的现实市场,也是电子商务的市场支柱; 最后,日常用品和快速消费品的购买力相对平均,不存在所谓的28定律,举例来说:一个“屌丝”在网上买零食花的钱未必比“高富帅”少。 以此标准考察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并非如此确定,存在大量的未知之数: 首先,金融产品渠道不畅是个事实,在“余额宝”之前,很多人可能都没有亲身接触过金融产品。然而金融业产能是否“充足”却难以评述,现实情况是同质化、低收益产品泛滥成灾,而差别化、高收益产品供不应求。这一方面源于金融产品的非标准化特质,存在风险与收益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源于高度集中的金融权力(如准入门槛、牌照限制、严格监管等),金融机构坐享政策利差,对产品并无十足诚意,而用户对于金融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被动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极大的阻碍了购买意愿。这个问题不是渠道本身的问题,也难以通过渠道优化来解决; 其次,对一般人来说,金融产品并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亦非强需求,尤其是在对住房、社保、养老等“刚需”贮备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普通人对存在风险的金融产品会投入多少兴趣和金额,尚有待观察; 最后,人们在金融产品的购买力上存在重大差异,由于明显的收入差距,一个“高富帅”拥有的投资能力要高于一万个“屌丝”,这与电子商务的“屌丝”经济截然不同。而“高富帅”普遍并不缺乏投资意识和投资渠道,网上金融超市能吸引多少“高富帅”是其能否拥有未来爆发力的关键。 因此网上金融超市的梦想丰满,现实是肥硕还是骨感则有待检验。那么针对金融市场的这一现状,阿里应该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