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业界动态 查看内容
畅谈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管理
2014-6-11 00:30 | 查看: 1279| 评论: 0

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面对海量信息,这也催生出数据处理挖掘的新产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样道理,作为企业的员工,同样也面对海量海量的处 理难题,尤其是作为IT部门员工,一方面需要为企业解决大数据难题,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应对深陷信息海洋的困境。

日前在ACOUG(Oracle中国用户组)组织的活动上,《善用佳软:高效能人士的软件应用之道》一书的作者张玉新做了主题演讲(演讲视频和PPT)。张玉新对于信息筛选与知识管理有着很多自己的看法,演讲会后,他也接受了TechTarget记者的独家专访。

知识的形成:从信息中提炼

现在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打交道,但如今的信息越来越碎片化、无序化,导致很多人的工作学习低效率。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进化提炼 为智慧,就成了很多人迫切的需求。张玉新认为:目录式的知识管理方式,虽然传统,但对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知识在成熟进化的过程中,仿佛生命的 成长,是渐增分支、树状生长的。这就是多级目录,或者说目录的父子关系。”

针对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标签化管理,张玉新称,这是信息传递成本降低之后的必然结果。由于成本低,导致单条信息的质量有待提升,用户不愿意费力用传统 方式管理;另一方面,海量信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是用户不可使用目录的原因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标签”管理就有了它的优势——降低管理成本、提升 管理效率。

在谈到“目录”与“标签”的优先级方面时,张玉新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严谨的目录体系,理解为标签体系的子集。即,目录是加了特殊限制的标签。“

知识的管理方法:不整理绝不是最好的整理

这几年,随着信息量增多和搜索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推崇”最好的整理就是不整理“——将信息或知识随意存放而不整理,需要时就通过搜索工具寻找。 张玉新明确表示不同意这种方法。他认为,人类从纸笔纸币时代过度到互联网时代后,信息或知识也从书籍/直至笔记本延伸到虚拟的互联网环境里。”(互联网) 让存储变得容易的同时,却降低了促进大脑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想像一下,一首陌生的古诗,用毛笔抄写、用钢笔抄写、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共4种不同方式做笔 记,其记忆效果,可想而知。“

张玉新指出,知识的整理”不仅让外在笔记体系更加条理,便于日后使用;也会加深对信息的理解,从而促进参考资料→笔记→知识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剔除掉低价值或无价值的信息,有效减少无用信息对知识管理的干扰。

知识的存储,是否需要”第二大脑“?

这几年人类越来越倾向于借助一些工具来记录或保存信息,比如笔记工具或者一些稍后读的产品就可以保存很多资讯。这与之前人类用大脑记录信息的习惯明显不同,因此也有人提议:人类不妨把自己大脑的记忆功能放在工具上面,有称之为”第二大脑“,或记忆外置。

张玉新告诉记者”把部分记忆,交给工具,是可行的。但这是基于一种更高追求的分工与协作,而不是一种懒惰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是因为大脑有着它独特的功能——思考。

”但思考的前提,是对各基本信息元之间关系的记忆;相对而言,信息元的绝对值,更适宜放在外部工具中。比如,面对“为什么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的问题,你可以把“光速c=299792.458km/s”,“音速(1个大气压,15℃)=340m/s”放在外部工具中,但你的大脑必须要记得它们的 相对关系:光和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光速比音速高几个数量级。”张玉新补充道。

就像大数据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一样,大数据也给企业IT员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提炼知识”这一系列的技能会成为未来IT员工的重要竞争力,需要IT从业者积极应对,才能在大数据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4 04:57 , Processed in 0.064371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