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热点综合 热点科技 查看内容
百度高考预测填补大数据教育预测空白
2014-6-11 00:39 | 查看: 1869| 评论: 0

都说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在高考之后如何面对大学这个全新的领域,不少同学都会感到迷惘。不过这种焦虑和迷茫也不一定得不到解决,至少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你可以问问百度。

近日,百度预测网站开通了全新预测功能——高考预测,高考预测是基于百度大数据的品牌项目。旨在为参加完高考的高三考生提供考前作文参考和考后志愿填报指南,通过高考预测,考生可以知道今年高考作文可能的命题方向以及全国大学和专业哪些热门、哪些好考、自己所在省份的对于全国大学或专业的喜好程度等。

通过百度高考预测,全国各个省份的网友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省份哪些大学和专业最热门、哪些好考。

百度预测匹配理想

在刚刚经历完了一场验证自己12年学习成果的考试后,如今,高三考生们又要用几天的时间来选择自己之后4年甚至一生的去向,而这些选择之于他们,是完全陌生的。这个时候,百度推出的高考预测或许能够帮他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高考预测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多学生家长和高三考生的热捧。“我儿子一直想考湖南大学,虽然他的分数达到了一本分数线,但是我们还是担心会被其他同学挤掉。后来我们通过百度高考预测的数据发现,湖南大学在我们省的报考热度呈下降趋势,报考难度也不高,我们才放心让他填了志愿。”一位考生家长说道。

“百度预测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目前我们对于景点舒适度的预测可以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对于体育赛事的预测,虽然赛场常有突发性和运气因素,但准确率也能达到80%左右。这次高考预测是百度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旨在进一步探索大数据预测在传统领域的应用模型。希望以大数据为指南,可以帮助考生做出最正确靠谱的选择。让他们的付出能够匹配他们的理想。”百度预测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百度技术精准预测

据悉,百度高考预测主要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预测的。

百度每天会响应数百万次网民关于高考的各种信息搜索。通过对这些海量信息的挖掘整理,百度大数据部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对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以及一定区域内的高校报考热度、难度、专业报考热度等做出趋势预测,从而对当届考生给出指南。

以高考作文命题为例,百度高考作文预测显示,作文主题及出题概率最高的是“时间的馈赠”,关键词是“记忆”、“依旧”。而今年刚刚结束的高考,江苏卷的作文考题是“什么是不朽”,所谓青春是不朽的,即青春是时间给予人类的馈赠;广东卷的作文考题是“胶片与数码时代”,讨论的是时间记忆节点的增多导致情感稀释的问题。这二者都是反映时间记忆或者依旧的题目,符合“时间的馈赠”这一主题。今年北京卷的材料作文是“规矩”,老规矩反映的是随着民族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碰撞,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也恰好命中了百度作文预测的主题之一“民族的变迁”以及“文化”这个关键词。

资料显示,在2014高考全国18套作文题中,百度推出的高考作文预测功能预测中了其中12套的作文命题方向,准确度达到了67%。这一准确度要高于几乎所有的高考押题专家。

“除了对网民搜索内容做出整理和预测,百度大数据部还联合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构建了预测模型,可以轻松的引入新的因素作为新增状态加入到模型中,以得到更好的预测结果。”上述负责人介绍道。

凭借着强大的大数据挖掘技术,百度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多次精准预测,实现了很多的业界创新。比如在今年春运期间,百度就推出了“百度迁徙”,准确的展现了全国人口的迁徙状况;而今年“五一”期间,百度再次成功预测了全国各大景区人流拥挤程度。相信此次高考预测也能精准靠谱的为考生找到理想的专业和大学。

大数据预测未来

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每天响应数十亿次网民的检索需求。这些检索形成的大数据,对于业界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目前大数据正处于高速成长、数据量激素膨胀的阶段。对于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不会只停留在数据方面,可以拓展到很多领域。”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国外的多家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预测流感趋势、经济股市等内容。而在国内,百度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领跑大数据行业。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还曾亲赴百度进行大数据技术调研。

目前,百度不但拥有海量数据,而且构建了完整、自主的大数据核心技术,在数据中心、大规模基础软件、数据仓库、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挖掘等方面引领业界技术的发展。

据百度介绍,百度目前正在全力拓展大数据能够应用的领域,除了目前已经实现的景点舒适度预测、世界杯预测、城市旅游预测和高考预测外,借助大数据,百度预测未来还会涉及金融、教育、娱乐、出行、就业等多个民生领域。

“有人说,现代历史上的历次技术革命,中国扮演的大多是学习者的角色。而在这次大数据的新变革中,中国特别是百度的技术创新与观念领先令世界刮目相看。相信未来我们可以用大数据打造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童话。”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7 08:33 , Processed in 0.113176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