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业界动态 查看内容
隐秘的大数据买卖 信息泄露重灾区
2014-6-27 04:06 |来自: 赛迪网| 查看: 1330| 评论: 0

互联网兴起后,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老调重弹,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并未阻止信息安全问题高发,大数据的出现加剧了这种现象。大数据应用程序使数据库与网络环境融合的更加紧密,企业和个人敏感信息未受到有效保护。

然而个体用户的信息安全更难保障。一方面,个人信息遭受到与企业信息相同的技术性风险,如被黑客攻击。另一方面,部分拥有用户信息的企业主观上不能替用户保密,当涉及到利益问题时,用户信息易被泄露——即大数据买卖。

尽管有关大数据的法律尚不完善,但目前国际法律认为大数据应该归属于消费者而非企业。当消费者在电商网站购物时,网站可以保存用户数据,但如果网站将数据卖给第三方,便可视作违法行为。

当然,用户数据在不同企业间的流通并非全无好处。企业内部或跨企业间运用用户个人数据改善服务质量,对用户体验和企业发展均有好处。比如刚在淘宝浏览完某种商品,回头打开博客、微博或是其他电商网站,便看到更多关于这种商品的推荐信息,这或许就是跨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带来的结果,相信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反感。反之,当用户在某网站进行注册登记后,经常接到各种广告推销电话,甚至影响到工作生活,这或许是因为个人信息已经遭到贩卖,令人难以容忍。换言之,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接受企业出于良好目的的信息交换,但不能接受某些企业为获取利益而将信息随意出售。

目前国内大数据厂商正在蓬勃发展,大数据标准、规则的制定亦不明确,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不法商家拥有我们的隐私信息,在此背景中,用户信息如何在企业间适宜流通,不仅需要法治方面的探索,还需要企业在社会道德和伦理之间寻找平衡。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5-4-21 04:47 , Processed in 0.091073 second(s), 24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