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近年来大数据建设快速推进。“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成一年来,全国除军事法院外的3511家法院已全部实现实时上报数据,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情况悉数“晒”上网,公正司法走上“快车道”。 在信息化时代,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最高法围绕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用信息化建设和全方位公开倒逼司法能力提升。 2014年6月,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成投入使用,用大数据首次实现对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汇聚、管理、分析和服务。现在,该平台已经集中全国法院4年来5000多万件案件数据和2300多万件裁判文书,并以日均5万至6万件案件数据递增。 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借助大数据建设掀起的信息化革命,正义不仅在实现,还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大数据不仅服务于法院内部系统,更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着广泛联动。据悉,最高法通过建立与相关部级执行联动部门的执行查控系统,在网络实现对全 国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找和控制。截至目前,最高法已与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对总连接,全国法院的执行法官都可通过网络发出查控请求,查询、 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存款。 在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基础上,最高法与其他政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协同,在投资、高消费、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赖”进 行限制,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发布失信名单165万余人,民航和铁路成功拦截228万余人次。据统计,现在已有20%的“老赖”主动履行义务。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以数据集中管理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国家司法信息资源库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海量储存、科学 分类、多元检索、综合分析,为各级法院司法研究、司法决策、司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党中央、国务院、其他政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司法服 务,为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