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数据,把数据融入易懂的形式中,让数据讲故事,并且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描述的是当下一种时髦的职业,大数据工程师。 “大数据”,当下当仁不让的“热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风暴席卷各个行业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数据可重复利用、价值回报高等特点,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各种决策和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做出。 大数据的运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教育督导的开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积累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推动督导决策制定更加科学。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从事件问题的个性中找到共性和关联,透过现象找到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督导,并通过教育督导各类共享平台、公开系统的建立,推动督导工作开展更加高效。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教育督导方式,可改变督导手段单一、督导效率低下、对被督导对象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等现状,推动督导手段更加丰富。通过教育督导结果公开的常态化,形成倒逼机制,使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学校规范办学和提高教育质量等工作的监督有力有为,推动结果运用更加有效。 以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为例,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我们对申报县(市、区)的各类报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统计学对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仪器设备、师生比等8项指标,科学计算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时,利用网络公开资源对大量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汇总,客观分析全国本科教学质量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应当注意的是,从大数据到实际应用,其间要经历一系列知识转换、科学分析。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服务教育督导,将大数据信息转化成工作成果,推进教育督导科学化,依然面临挑战。 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教育督导理念与制度,提高督导决策的前瞻性,增强督导机制的科学性是当务之急。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督导各项工作变得零散、即时、多元、高效,业务量巨大,如果无视现实情况而只是由决策者凭自己有限的理解、假想、推测“拍脑瓜”决策,或者还是依赖于传统的调研、座谈、听汇报等长周期且受限于行政程序的方式开展督导工作,效率与有效性将受到质疑。因此教育督导必须运用大数据创新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督导适应信息时代形势,进一步强化“用数据说话”的思维习惯和工作理念,提高教育督导的前瞻性。同时,要从制度框架方面推动督导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建立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利用机制,打破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壁垒,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都能共享的教育督导大数据中心。 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教育督导手段和督导结果使用,推动督导方式的现代化、强化督导问责的精准度,是重中之重。教育督导要大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督导方式方法,推动督导手段多元化、现代化。应不断拓宽督导信息报送渠道,采集更多数量、更多形式、更多角度的督导信息。同时,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类教育督导报告的项目、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客观全面、更具说服力的教育督导结果大数据,准确判断各级政府在履行教育职责、各类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真实问题,实现有效问责,增强教育督导结果使用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技术的变革,会让原本难以推动的事情变得简单易行,大数据的诞生正是如此。期待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未来的教育督导工作更现代、更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