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查看内容
政府大数据开放要打通“三关”
2015-9-7 22:20 |来自: 第一财经| 查看: 4405| 评论: 0

政府大数据建设已经被上升到了“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的高度。但要到2018年取得明显进展,可能还要在行动和意识上打通“三关”。

从金审、金数等“十二金”工程开始,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就步入了“快车道”。而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下称《纲要》)更是将中国政府治理纳入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高速路”。

从《纲要》内容分析,政府大数据建设已经被上升到了“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的高度。从政策落实的角度看,此次《纲要》既给出了“时间表”、又给出了“路线图”。其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这都让开放的政府大数据变得触手可及。

不过,要2018年取得明显进展,不仅要按照《纲要》内容抓好落实,可能还要在行动和意识上打通“三关”。

第一关是消除“孤岛”。大部分政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从部门发展起来的,主要的部门有自己的专网,甚至同一个部委下不同司局还有不同的数据信息系统,使得需要进行系统集成或数据共享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孤立,导致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交流,重复建设、重复采集的问题较为突出,从而形成了一些信息“孤岛”。

在今年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应用大数据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要注重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消除信息的“盲区”、“孤岛”。

孤岛如何消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的方案是将数据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上,由各地区各部门对现有业务专网应用进行合理分类,分别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迁移。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已经搭建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稳定网络,只等各部门加快转移。比如,一些地区的审计专网已经实现了向电子政务外网的整体迁移,为移动办公、联网审计等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关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仅是指资源放到同一平台要达到“可查”,还要求有关联的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必须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以便实现能实时更新的“可转”。

比如,人口信息涉及卫生、社保、公安、统计、税务等多部门,企业信息涉及工商、税务、经信、质监、统计等多部门,但不同部门在一些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时间、统计范围、数据格式等方面不一致,可能使可查可转遇到困难。比如,一个人生老病死的自然变动、一个企业盈亏增减的经营活动,如果只在一个数据体系中有所反映而在其他数据体系中滞后或者不匹配,不仅容易造成数据“打架”的局面,也无法用个体单位的立体化信息支持政府治理、居民生活以及企业经营。

在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建设中,硬件建设从来都不是瓶颈,而软件建设的突破成为开放开发的关键。《纲要》提出的“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已经直指问题的核心。这包括建立规范标准,包括要推进数据采集、政府数据开放、指标口径、分类目录、交换接口、访问接口、数据质量、数据交易、技术产品、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庞大的政府数据体系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突破的艰巨任务。

从《纲要》安排的步骤看,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可能最先实现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最后一关是服务意识,这是打通政府数据开放的“心门”。一些部门数据之所以难于开放,可能源于服务意识仍不强。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命题,如果没有整合性后台政务系统作支撑,就不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政府服务。所以,在数据上各地各部门恐怕都要重新思考“舍”和“得”的大文章。数据要连接才会产生价值,部门要共享才能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科学决策。

为了更好实现服务意识,还要在政府建设基础数据的权威性和数据信息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纲要》所提出的“鼓励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用市场和创新的“活水”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大数据的个性化需求。

而在最终产品的呈现上,“服务意识”也要挂在前头。要让用户数据界面亲切、友好、方便使用,做到这些不容易,需要各地各部门“多动脑筋”。目前,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视化产品、科技部网站的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目录、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的免费海量数据包下载服务、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的集合开放措施以及数说南海网的数据应用创新可能可以成为各部门借鉴的“他山之石”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1 21:12 , Processed in 0.220709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