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关村大数据日——大数据应用与治理高峰会议举行,会议上,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副总裁杜跃进等专家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发表了看法。 新京报记者发现,多位与会专家均认为,保护数据安全需要新的思路。其中,孟庆国认为必须界定数据权利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制定规则,打破数据孤岛,让信息自由流动。杜跃进则认为,不能只让企业被动地负担安全成本,只有让数据安全做得更好的人面对更大的数据使用的机会和市场,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孟庆国:界定数据权才能打破数据孤岛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表示,目前我们一直面临“数据孤岛”的问题。例如很多地方搞大数据平台,想要实现数据的共享。但假如A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了数据,这个数据对B部门很重要,B部门想无偿使用这个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争议,是A部门的责任还是B部门的责任?法律上说了,谁的数据谁负责,那么A部门的数据为什么要给B部门用? 在他看来,在上述案例中,必须界定这个数据在不同部门使用,它们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以及第三方共享交换平台必须承担什么责任。此时,如果不引入数据权的问题,这一工作就很难推进。“目前数据孤岛没有被打破,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在数据权这个方面我们有一些认识不清楚或者有意避开而为之。” 孟庆国解释称,数据有三个应用场景,分别是数据的开发使用、数据的共享交换、数据的流动。在开发使用上,数据权涉及谁有权采集数据,谁有权开发数据,谁有权使用数据等;在共享交换上,数据权涉及数据归谁所有,数据谁能使用,交易过程谁来监管,交易收益如何分配等;而在流动上,数据权涉及信息要不要公开,要不要开放,要不要促进信息跨境流动等。 在他看来,只有严格界定了数据权,才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杜跃进:让数据安全做得更好的人面对更大的数据使用机会和市场 在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副总裁杜跃进看来,数据安全治理更重要的是“变被动为主动”。 “数据安全这件事情在当前受到非常重大的关注,目前也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法律战略制定。但是,目前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理解数据是黄金、是石油,如果用这样比照数据安全,我们会犯巨大的错误。因为数据本身更像血液。血液本身是可以不断被产生的 ,保护血液不能够按过去的管理思路,即制定好一个规则就可以了。血液需要流动来产生价值,这时候管理思路是行不通的,必须所有人共同参与,走治理的思路。”杜跃进说。 在他看来,过去安全都是成本,企业在安全上投入成本会让产品开发周期变长,竞争力变弱,所以这样数据安全就会成为企业的累赘,导致企业不想要更多的责任,想少一些成本。此时,只有让数据安全做得更好的人能面对更大的数据使用机会和市场,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会后,杜跃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让“数据安全做得好的企业竞争力更大”的方式,可以是由国家设立一些数据安全的标准,并规定只有符合这类标准,企业才可以接触到相关的大数据,这样就可以调动企业在投入安全方面的积极性,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