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乘“云”而上绽放“数据之光”
2019-7-3 22:19 | 查看: 389| 评论: 0

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展厅内,一条由3200块LED屏幕组成的“飘带”浮在上空。图为参观者正在观看屏幕播放的演示视频。欧东衢 摄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外景,圆形LED屏组成的“数据之眼”格外引人注目。石照昌 摄

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观众正在参观华为自主研发的5G基站芯片组。欧东衢 摄

“食安云”大数据溯源平台、远程医疗大数据监管平台、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大数据”这个科技感十足的词,对贵州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算上刚刚闭幕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在贵州连续举办了五届。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以促进区域性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整合和数据资源的汇聚应用为目标,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如今,在大数据、“智能 ”的滚滚洪流中,各种思维、理念、技术、模式创新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数据如何服务民生,又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近日,记者赶赴位于贵阳市高新区长岭南路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探访贵州大数据在民生领域的最新实践。

创新发展 “数”说未来

来到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跟前,外墙上一只由圆形LED屏构成的“数据之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随着“眼睛”眨动,因大数据蝶变的贵州、中国数谷与美国硅谷对话、数字经济对生活的改变等精彩场景接连切换。

同行的贵阳市高新区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卢健全告诉记者,展示中心在5月底刚建成开馆,“数据之眼”寓意世界将从这里看到不一样的贵州,而贵州也将通过“数据之眼”放眼全球。

展厅入口处有一面体感交互磁力点阵翻转屏,由近6.6万个小圆盘组成。经过记者体验,这面“墙”可以通过红外线捕捉,实时显现参观者的动作,形成数据人影,趣味十足。

走进5000平方米的展厅,一条由3200块LED屏幕组成的“飘带”浮在上空,播放着贵州大数据发展掠影。33根高18米的LED立柱立在展厅的中枢环廊中,宛如瀑布飞流直下,与“中国数谷”的总设计理念遥相呼应。

记者了解到,整个展厅分为“数字中国·贵州方案展区”“数化万物·智在融合展区”“云上筑梦·躬身耕耘展区”“未来已来展区”和“智慧体验厅”五个展区。各展区以可见、可触、可应用的形式,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多途径、浸入式提升观众的体验感、互动感。各个板块自然连接,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的“贵州智慧”“贵州方案”得到全方位展现。

在展示中心工作人员肖庚的讲解下,大数据与贵州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贵州地处西南内陆腹地,地质板块结构稳定,受地震、台风等灾害影响小,而且气候凉爽、电价便宜。这些对建设数据中心来说是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肖庚介绍,传统数据中心耗电量巨大,而其中70%的电量被用于空调散热。

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等业界巨头均在此布局数据中心建设。以“藏在山洞里”的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为例,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隧洞将变身“天然空调”,帮助5万台服务器降低能耗。

贵州曾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然而,面对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贵州果断抢抓机遇,在国内率先规模化发展大数据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形成了行业集聚效应,更借此促进地区的长远、持续和平衡发展。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大数据广场听取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应用情况介绍,并对当地干部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回望5年来的发展,贵州深挖大数据“钻石矿”,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农业、服务业、民生、生态服务、乡村振兴之间的深度融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超过20%,数字经济吸纳劳动力增速达18.1%,两项指标均名列全国第一。

民有所需 “数”有所为

与改善民生和便民服务紧密结合,是贵州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鲜明特点。

“货车司机最怕返程空跑。以前要到处找货、碰运气,现在只需要查询‘货车帮’APP,就可以在全国各地找货。”肖庚调出满帮集团的后台页面,一条条货运需求滚动显示在大屏幕上。

如今,满帮依托大数据提升车货匹配技术,搭建了国内最大的公路货运信息平台。平台认证司机、货主总用户量已经突破810万,业务覆盖全国339个城市,年度撮合成交规模达7000亿元。

紧接着展示的,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安云”平台。点击“食安追溯”,1275个贵州绿色农产品产品溯源、仓储物流台账、样品检验报告等尽在眼前。

指着屏幕上不停跳动的数据,肖庚介绍:“学生今天吃了哪些食品,明天该吃什么,食品由哪里生产,谁进行配送、检测、加工,都一目了然,有效降低了食堂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不合理、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记者在演示中看到,从农产品企业到加工企业、农贸市场,再到超市、餐饮、食堂,“食安云”构建了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

远程医疗大数据监管平台、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贵州电商云、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在一个个展台面前,记者真切感受到大数据在贵州的应用之广、成效之实。

“这是我们贵州覆盖最广、体验最好的政务民生平台。”肖庚将记者拉到“民生风景带”可交互模型面前——一个巨大化的手机屏幕,上面写着“云上贵州多彩宝”。

在贵州,水电燃气缴费、医院挂号预约、交通违章处理、查询社保公积金、代开发票……群众生活中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民生服务事项,都能在这个APP里完成。

“我们通过整合云上贵州移动服务平台和多彩宝益民服务平台业务功能,推进全省政务民生服务资源汇聚、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这也是贵州政务民生服务大数据‘聚通用’取得的成果。”肖庚说,“云上贵州多彩宝”不仅能一网通办,还支持智能导办、智能问答等功能,实现“服务到家、服务上手”。

记者从“云上贵州多彩宝”数据云图中看到,该应用累计用户量超过200万,6月24日当天截至下午4点的实时办理量已突破2.8万件,其中电费充值就有3153笔。

肖庚告诉记者,该平台交易总额已超过14亿元,平台服务范围正由中心城市向县、区以及乡镇基层延伸。相关部门还借此建设了智能化分析利用平台,积极开展全省及区域、行业、系统的大数据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所有展区里,智慧体验厅是最“留人”的区域。“刷脸”进入家庭物联网体验区,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活来到眼前:一键切换灯光、窗帘、空调等场景;智能魔镜不仅能播报天气、新闻等信息,还能看微信、听音乐、学做菜;卧室的高清电子屏幕窗户,让你决定窗外的风景。

“大数据描绘的美好生活在这里清晰可见。”肖庚的话,引起了记者一行人的共鸣。

智慧融合 “数”化万物

如今的贵州正在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当传统行业遇上大数据,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离开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贵阳市高新区大数据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姜启东带记者来到金阳知识产业园,走访这里的大数据企业。

今年5月,南方部分地区的汛期提前到来。贵州东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组成了20多人的值班团队,实时监控汛情数据。工作人员李宏告诉记者,他们是一家专注于气象水利大数据防洪减灾服务的企业。

“现在已进入主汛期。我们的‘东方祥云’山洪快速预警云平台通过收集、处理公开的全球卫星遥感等数据,并依靠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模型,对洪涝灾害进行72小时趋势预报。”李宏说。

在“东方祥云”系统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全国多地近期降雨量分布等数据。

山洪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研发工程师刘浪沙介绍,由于山洪陡涨陡落、灾害发生快,传统方法运用传感器监测水库、河流的水量、水位等信息,只能做到逐小时预警,“预报”往往成了“后报”。而“东方祥云”的数据主要来自卫星遥感,可对全国境内257万个计算节点每15分钟预警一次,大大拓宽了山洪预警预见期。

刘浪沙调出的系统历史数据显示,此前端午小长假期间,贵阳市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雨,他们将100多份暴雨、洪水预警简报提前发送给相关部门。

“在去年台风‘山竹’登陆之际,‘东方祥云’提前3小时15分钟预报了某地会发生28年一遇的大洪水,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人员伤亡。”公司董事长李胜回忆。

应用不止在贵州。据介绍,“东方祥云”已为广西、广东等多地提供洪水预警服务,未来还将提供雨雪冰冻、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预测预报,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旅游、交通、保险等行业服务中。

在另一家企业贵州力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大数据解决民生难题的又一实例。

“由于终端硬件故障或通信运营商网络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相关企业无法通过物联网正常读取居民用水、用电、用气数据,要查明故障去维修又费时费力,给群众生活造成了不便。”力创科技副总裁兰海翔说,他们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了物联网卡综合管理平台,从综合故障快速定位、网络服务质量分析、售中售后服务支撑三方面帮助通信运营商、水、电、气等企业处理问题。

兰海翔介绍,原有故障处理平均时长8小时,通过物联网卡综合管理平台只需要2小时,而且有多种定位算法加持,故障定位准确率达到94.5%;原本需要4人维修的故障,现在减少为1人,人工效率也大幅提升。

完成采访后,记者一行沿着长岭南路沿线离开。姜启东说,这里是贵阳市正在打造的“数博大道”——一条聚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展示和合作交流区功能的产业大道,包含多个智慧项目,未来将成为“中国数谷”的核心区和“永不落幕的数博会”。

  根据《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5年)》,到2020年,贵州将基本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数据加工及分析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数据交换交易中心;到2025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创新中心。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5-1-11 07:14 , Processed in 0.066794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