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ITSC首席科学家王笑京:智慧交通的变与不变
2019-10-10 14:40 |
查看: 1970|
评论: 0
对话ITSC首席科学家王笑京:智慧交通的变与不变 我们的日常出行,无时无刻不在受智能交通系统的影响。 在人车涌动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可以统一调节城市交通;在相对独立的车内空间,车载导航可以规避交通拥堵,合理的规划行车路线;在高速公路,ETC让汽车从缴费通道径直穿行而过,无需停车;在城市大道,电子监控时刻记录着行车信息。这些都属于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部分。 当共享出行战局“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当5G浪潮来袭,全民热议,智能交通系统会有怎样的演进?当车企进行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企业入局出行,又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怎样的改变? 腾行智库“探路智慧出行”第一期,我们采访到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TSC)首席科学家王笑京。希望能够更深入的认识到我国当下的交通困境和痛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机遇。 从智能交通的视角来看,王笑京认为交通要真正实现“智慧化”,需要认清“车占用物理空间”这一不变的“实体资源问题”,这与信息和通信系统传输数据有本质的区别,即物理尺寸和速度的巨大差别。交通拥堵的问题实质上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这是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无法解决的。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的应用,应该聚焦于提高“出行可靠性”、安全性和便利性,让出行更加的“人性化”;发展通信系统,需要根据通信技术的特点找到其最适用的领域,而不能盲目推崇。 王笑京还认为,车企如果要进行转型,除了认清交通的“不变”,还需要有内部“可变”的勇气:必须要从车企内部进行创新力挖掘,如果要和互联网进行协同和共融,进行“生态化”构建,则需要进行内部流程的改造;而对于互联网来说,若要入局出行,需要抓住自己的以往优势,从自己的“根”出发,去延展出枝干叶。 以下是腾行智库对王笑京部分观点的解读: 信息系统提升出行“可靠性”,促进出行“人性化” 交通运输行业是“十三五”规划重点推进行业之一,智能交通产业和“传统交通运输行业+互联网”的概念也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提及。信息产业已经深度融入交通产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信息系统对于交通产业的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王笑京认为,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交通“可靠性”,进而降低出行焦虑。 出行“可靠性”在于使得用户“对出行时间成本可预测、对出行有预期调节”,而这对城市交通非常重要。 “我今天从这去走,我知道我今天能到,我知道我两个小时能到,我明天再走大概知道一个小时能到,这个是信息系统能做的,而这个东西对城市交通其实非常重要。一是它对人的心理调节,预期调节。二是它把交通在时间上解决了,不会增加你自己的成本,盲目的出行,造成我本身一个小时能到,非得用两个小时的情况。” 当道路空间有限,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其实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解题思路。利用计算机控制,以时间的分隔合理规划人车流动,缓解交通压力,这是红绿灯的“以时间换空间”。红绿灯是利用外在环境被动的限制流动,通过“禁止通行”来调节交通,以静制堵,而信息系统中的“导航功能”则使得车辆和行人主动的规划和选择路线,通过“多向流通”,以动制堵。 以时间换空间,从被动到主动,从以静制堵到以动制堵,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其实是让交通和出行更加的“人性化”。 王笑京还认为,信息系统还可以降低人们的出行焦虑,甚至缓解社会矛盾。 “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提高出行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缓解焦虑,而焦虑又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包括在外面跟人家打架,包括抢路,包括你挤车的时候人家挤了你,心情不好挤一下就打起来了,但这一类的社会矛盾也是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缓解的。” 无论是物理上减少交通拥堵,还是从心理上降低出行焦虑,都是智能交通“以人为中心”的进化方向,也是智慧出行的最终目标。 ITS需要催生“有效益”、“重体验”的应用 信息产业和交通产业的结合,也催生了许多ITS应用,“可靠性”是ITS应用让消费者直观感知到的“效益”,也是消费者的直接“体验”,而 “效益”和“体验”,则成为了衡量一个ITS应用是否有落地意义和发展前景的标准。 “交通这个问题就得从‘有直接经济效益和老百姓能够有直接的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有效的,否则都是说说而已。”关于“直接效益”和“直接体验”的评估,王笑京也分享了智能交通领域几个成功案例。 ETC /用测试和数据说明“经济效益” 2007年交通部着手组织在京津冀和长三角设施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2014年3月,交通运输部启动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目前ETC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高速公路,截止2019年8月27日,全国ETC用户累计达到11587.77万。 作为我国ETC项目的开创者和引导者,王笑京认为之所以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能近几年实现全国大面积的覆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推动ETC迅速发展的源动力,“因为它是生产系统,是保障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回收的系统,所以它的经济效益在这。” “用数据说话”,王笑京直观的展示了ETC带来的效益: “第一,一个不停车道的通过能力至少相当于原来三四个车道,一个车道用土地要0.5亩,建一条不停车收费车道,至少就省下了1.5亩的土地,这样的账能算出来,还不说征地的钱是多少。第二,一条车道一个车减排二氧化碳等多少克,我们通过机动车台架试验和收费车道现场测量出来,全国多少辆车,一年减排多少万吨,这个数据是明确的。第三,不停车收费车道不需要人工值守,为应对特殊情况数条不停车收费车道一般安排一个值班员监管。但是如果是人工收费车道,一个车道全天24小时开放,至少要配备四个收费员,现在我们一个收费员的工资、社保得多少钱? 而从收费车道的设备来说,要装一套不停车收费系统,只是多了天线和天线控制器,成本也就系统多这么一点,因为车道上的车道控制器、车辆检测器、摄像机、车道栏杆、红绿灯都与人工收费系统一样,账就是这么直接算的,算下来以后太明显了。这些效益是直接的,是能够反映在财务账上的,你节省多少土地,投资多少,节省人员开支多少钱,节省现金管理成本多少钱。 何况它的其他的效益,比如说可以减少拥堵,如果说环境保护,那就可以说减少了二氧化碳多少吨,把所有的数据列出来,值得去做。” 除了这些能测量出来的“经济效益”,ETC也让用户有了更好的出行“体验”,道路通畅了,用户的心情也通畅了。 |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要闻推荐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