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大数据技术 云技术 查看内容
软件四强 谁是霸主
2013-8-5 00:40 |原作者: 佚名|来自: 互联网| 查看: 1742| 评论: 0

未来一切都将通过互联网实现,那些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基础架构的企业,将成为今后的高科技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不过,在每个领域,霸主往往只有一个。  

软件霸主的争夺战,正在IBM微软、Oracle、SAP间展开,而核心战场将是企业应用市场。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一切都将包括在互联网服务中。”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服务正在成为计算机领域下一个主要的战场。高科技行业的领导者们都预言,总有一天,从管理和客户的关系到协调和销售商的合作等所有各种类 型的工作,都将由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来处理,而不再使用传统的应用程序软件、电话,以及传真。那些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基础架构的企业,将成为今后的高科技 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

在PC时代,微软是一个胜利者。比尔·盖茨的雄心是“让每一张写字台上和每一个家庭里都有一台电脑,都使用微软公司的软件”,他的这个愿望几乎已经实现了。

比尔·盖茨又在努力用.NET统一网络时代,在向新的目标前进中他有了一个新的挑战者,—Oracle也想把自己塑造成这个新时代的霸主,要同微软 纵横PC软件世界一样,独占网络软件世界。另外SUN公司的麦克尼利也来挑战微软,至少要“延缓它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前进步伐”。而不屑于口舌之争的德国 软件巨人则专注于产品研发,在公众的视线之外,它早已将财富500强尽数收罗于客户名单之内。但与所有这些专注于软件行业的巨人相比,IBM仍然是庞大而 无法撼动的。

计算机工业的历史几乎是美国人写就的。看一看下面这些响亮的名头便可略知一二—微软、IBM、Oracle、SUN、惠普、英特尔等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界管理和自动化流程控制方面的深入广泛应用使美国企业在全球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欧洲在近代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中显得沉寂缓慢了一些。大家都熟知微软与Oracle,世界名列第一和第二的软件公司。如果要问世界第三大软 件公司是谁,也许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它就是来自德国沃尔多夫小镇的软件巨人—德国SAP软件公司。这家欧洲公司占据了金字塔顶端财富蕴含量最大的一块市 场—企业应用,并且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就如同英特尔公司为计算机芯片行业制定标准,微软为个人应用系统制定标准。

这4家巨头公司里,每家都有一位不同凡响的大人物:微软的比尔·盖茨、Oracle的拉利·埃里森、IBM的前任CEO郭士纳以及新掌门山姆·帕米萨诺、还有SAP的哈索·普拉特纳。他们把握着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方向—当然如果把握不准,他们也将迅速被时代所抛弃。

在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步伐是狂乱的,骇人的,“不论你的产品多么好—你距离彻底失败总是只有18个月”,微软首席技术官纳森·迈尔沃德评 述道。“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容忍对手就注定要灭亡,安居老二最后就会被淘汰。”SAP的竞争对手、Oracle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说。每一个业界巨头都 有着“一统”天下的梦想,在竞争激烈而风险巨大的计算机世界里,谁将是最后的王者?

可能性存在于SAP、微软、Oracle、IBM之间,而核心战场将是企业应用市场。
 
ORACLE VS IBM

如果你问Oracle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哪一家公司最令他寝食难安,他的回答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答 案既不是Oracle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也不是数据库市场咄咄逼人的新秀西贝尔公司,而是垂涎企业软件市场冠军宝座的蓝色巨人IBM公司。IBM公司软 件开发部主管斯蒂夫·米尔斯戏谑道:“埃里森现在已经不再四处宣扬‘微软是个魔鬼’的观点,而是把矛头指向了我们(IBM公司)。”  

埃里森的担忧不无道理,为了抢占年营业额500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市场,IBM公司使出浑身解数,针对Oracle公司的所有产品,分别推出了相应的 数据库、企业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构建软件。与此同时,两家公司的经营哲学可谓截然不同。Oracle认为“集中”才是数据管理的大势所趋,IBM式的集成只 会给企业凭添高额的集成和咨询费用,Oracle倾向于独自包办一体化软件解决方案,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后勤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一揽子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所有东西。IBM公司恰恰相反,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任首席执行官郭士纳信奉“拿来主义”,因此该公司的企业软件市场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将各合作伙伴公司的各种最优秀软件整合在一起(当然最大的合作伙伴是SAP公司),为企业用户量身定制。

为了全面打击Oracle,IBM制定了蓝色伙伴策略,纷纷与Oracle的竞争对手结盟,例如SAP、西贝尔、人民软件,(由于SAP、西贝尔、 人民软件公司的标识都为蓝色,IBM又被人称为蓝色巨人,因此分析家把这一伙伴策略成为“蓝色诡计”。)在计划制定之后的18个月内,与IBM公司结成企 业软件市场联盟的公司达59家之多。IBM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达200家合作企业的网络。

埃里森不止一次对IBM将各公司优秀产品整合在一起的做法表示不屑,他认为IBM的“拼车方案”是“从宝马购买一台发动机,从美洲豹买一具底盘,从 福特买一个风挡雨刮”,“需要使用大量的胶水并雇用一大批顾问才能将这些软件组合到一起”。“有人认为这些产品都是最好的,但我认为它们都是垃圾。如果您 认为我们的战略与微软的类似,即向客户提供无缝的集成方案集,没错,我们就是要提供超过微软的产品。”埃里森进而说购买Oracle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是 一种一步到位的正确选择—这就是埃里森到处宣扬的Oracle的“整车方案”。

专业分析师给予二者客观的评价。AMR研究机构的分析师斯科特·伦德斯特姆表示,Oracle和IBM在e-Business的战役中各有所长,Oracle占主流数据库领导地位,而IBM则以较完善和无私的态度来看待整套电子商务服务。

Oracle公司与IBM公司的这场“战争”结果无论如何都势必将对整个软件工业的格局造成重大影响。如果IBM公司的“伙伴策略”最终取胜的话, 那就意味着SAP、西贝尔、人民软件等主要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生存空间得到拓展,同时,将有更多的、无数的小公司进入互联网应用软件市场。而如果是 Oracle公司笑到最后的话,那么其他企业软件开发公司将可能连“呼吸”都感到困难。 在IBM公司看来,Oracle公司有个很致命的弱点:由于Oracle公司自行销售企业应用软件产品的缘故,许多代理销售Oracle公司数据库软件产 品的软件开发商同时又是Oracle公司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竞争对手。在这方面IBM公司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它并不自行销售企业应用软件产品。因此,以 中立方形象出现的IBM公司将争取到这些与Oracle公司亦敌亦友的公司的支持,并据此击垮Oracle公司。我们知道,应用软件开发商往往会在产品说 明中建议顾客选用何种数据库产品。因此,如果多数应用软件开发商们转投IBM阵营的话,无疑将从根本上动摇Oracle公司的生存基础。

IBM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件、集成服务等已经成功地笼络住了西贝尔、SAP、人民软件等一大批Oracle的直接竞争对手—事实上Oracle的这些竞争对手在不久前都纷纷从Oracle的9i平台转移到了IBM的DB2平台上,但IBM在服务器领域的敌手如SUN、惠普却在向Oracle靠拢。

尽管埃里森嗤之以鼻,但从后来的情况看,IBM公司的策略应该说是卓有成效。以Oracle公司的旗舰业务数据库为例,据AMR的统计数 据,Oracle公司依然是UNIX数据库市场的老大,市场份额达50%左右,但在2001年前后的两个季度里,Oracle的数据库产品销售增长率开始 出现下滑趋势,而IBM公司的数据库产品销售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IBM公司的数据库产品在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 高端计算机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36%,而Oracle公司的这一数目只有6%。此外,IBM公司于2001年4月24日以1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著名 的数据库软件开发公司Informix,在全球Unix数据库市场,IBM所占的市场份额从18%升高到29%,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数据库开发公司,在 UNIX数据库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5%。

埃里森的担忧还不仅仅是数据库产品市场,IBM公司在应用服务器软件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更令他头疼。作为处理交易和连接数据库等后台程序的电子商务 软件的基础,应用服务器平台可能对这两大巨头之间的战争的最终胜负结果起决定作用。IBM公司很早就进入了该市场,据Giga信息公司的统计,其市场占有 率目前高达30%,大约是Oracle公司的3倍左右。Oracle公司首席财务总监杰弗里·亨雷略显无奈地表示:“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拿不出能 够与之(IBM)抗衡的好产品。”

IBM公司曾把个人计算机系统软件业务差不多拱手交给了微软;由于忽视了工程师的建议,IBM错过了SAP所拥有的标准软件开发。而IBM和 Oracle也有着很深的渊源。1970年,IBM公司的一位研究人员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所谓“关系型数据库”的文章,并以该理论为基础,开发出一种新的程 序语言SQL。数据库在当时就已存在了,但它们是静态的,无法交互工作。例如,一家毛衣厂商或许可以查询到某一客户订购的粉红色毛衣的数量,但却查询不到 所有客户总共购买了多少件粉红色毛衣。然而,IBM 公司管理层未能利用这一创意,而埃里森却抓住了这个机遇。其时拉里·埃里森尚是一位年轻的大型机程序员,他进一步发展了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并创立了 Oracle公司。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股由SAP刮起的企业应用软件热潮为Oracle公司的壮大创造了条件。尽管Oracle公司本身也开发企业应用软件,但Oracle仍然被认为是一家数据库产品公司。

IBM公司则在1999年末将企业应用软件部门分拆出去,把业务重点放在数据库等基础架构技术上,并与其他许多优秀商业应用软件开发商结成战略联盟,包括销售自动化软件开发商、物流管理软件开 发商等。IBM公司的“合作伙伴战略”很明显就是冲着Oracle公司而来的。虽然到目前为止,人民软件等许多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商所销售的数据库产品中依 然是Oracle数据库软件占大头,但IBM公司的数据库产品正在慢慢赶上来。据西贝尔公司介绍,在2000年期间,搭配该公司应用软件产品出售的IBM 公司数据库产品由原来的2%增加到了30%,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当中,而同期Oracle公司数据库产品的比例则由原来的81%下降到了60%。

更令拉里恼火的是,IBM公司丝毫也没有任何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就在2001年5月14日,IBM宣布,其所有的互联网架构软件都将支持互联网环境,也就是说,跨平台系统间的连接将更加简单,企业转向电子商务无须抛弃原有的“老”系统。

有意思的是,这两大高科技巨头的战火甚至延伸到了马路上。3个月前,IBM公司在硅谷Oracle公司总部附近租了一块广告牌,上书“您正在寻找会 思考的软件吗?请稍候几天!”;Oracle公司自然不甘示弱,马上也在旁边树了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对了,就是Oracle”。

Oracle的作风一向是无所畏惧的,它不是一个喜欢割地求和的绅士。“我们不担心与IBM硬碰硬,”Oracle数据库市场推广高级总监鲍伯·施普表示,“不论他们(IBM)的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

IBM vs SAP

离开IBM,自己创业,同时又在IBM电脑上编写出标准化的管理软件,进而推广给全世界的IBM用户,这是贯穿 于SAP发展道路的一条主线。在IBM大型主机风行时代,软件与主机是“焊接”在一起的,每次为企业的编程开发都是一次庞大的重复劳动,SAP的创始人哈 索·普拉特纳和迪特马·荷普曾经都是IBM德国开发实验室的编程员,他们建议IBM为大企业项目编写现成的软件供企业自由选用,但IBM拒绝了这此项建议 而执意采用定制软件。以硅谷为骄傲的美国IT业界认为,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讽刺意味,标准化软件的构想就是在“电脑公司之母”IBM诞生,却没有受到 IBM的重视,最后被保守著称的德国人后来居上。  

蓝色巨人IBM于SAP公司成立22年后,决定向他们在德国曼海姆分公司的前IBM员工订购R/3系统,在世人的眼中,这无疑是SAP的胜利象征。 1994年11月,小镇沃尔多夫传来了令人感到震惊的消息,SAP在此宣布:他们与自己的老东家IBM签订了自SAP成立以来最大订单,SAP将为IBM 公司各个分公司安装R/3系统。

2001年6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的SAP蓝宝石大会(SAPphire)上,SAP和IBM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加强它们长期以来的全球战略联盟,展开最全面的合作,以满足客户对SAP集成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需求。

SAP已经将IBM作为其全球托管合作伙伴之一,因此IBM的全球服务部门将把它的应用管理服务扩展到为SAP客户提供的服务中,从而帮助客户更加充分地利用mySAP.com电子商务应用。SAP 的一家子公司—SAP Markets公司将购买IBM的WebSphere,将其用于项目和开发,从而帮助企业改善他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并借助互联网提高供应链的工作效率。

在主机时代,IBM 公司曾经在企业软件业中居领先地位,但是,今天它不属于提供企业软件的领先公司之列。恰恰相反,IBM 公司的服务性业务迅速增长,成为各家公司在应用企业软件时向之求助的最大公司之一。因此,IBM公司现在把眼光放在诸如埃森哲咨询公司和EDS公司之类的 公司身上,而不是放在SAP公司和人民软件公司身上。据IDC2000年“与IT相关的咨询服务”排名中,IBM全球服务部(IBM Global Service,简称IGS)排在第一位,以330亿美元雄居榜首,EDS和埃森哲这些老牌的咨询公司只能望其项背(注:此统计数字与纯粹的管理咨询服务 算法有别)。

近年来,IBM刻意将自己转变为集成服务提供商,在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领域全身而退,并且他们面对共同的敌人,因此IBM与SAP才有可能成为这样紧密的盟友。

ORACLE vs Microsoft

“在高技术巨人的奇妙世界中,这一场较量是加州花花公子与不修边幅的西雅图计算机迷之间的较量。是 性腺与大脑、好色之徒与技术怪胎的较量。当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技术怪胎占了上风。微软是主角,而Oracle不过是……附庸而已。微软(一直到最 近)还从未遇到过严重的挫折,而Oracle在不久前还遭到过重创—而且几乎彻底完蛋。”《财富》杂志曾这样描述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软件公司两位超级 CEO之间的竞争。  

比尔盖茨和拉里埃里森之间的宿怨由来已久习惯。主动进攻的微软宿敌多多,其中有4家公司最为反对微软,它们结成了同盟。它们分别是网景(Netscape)、Oracle、IBM和Sun。这4家公司连同其它一切反对微软的人(Everybody else),其首字母缩写合并,被盖茨蔑称为“Noise”(噪音)。4家公司之中,又以微软与Oracle的矛盾最为突出。

埃里森和“Noise”集团的著名成员联合推出了“网络计算机”的概念。该概念声称未来电脑以网络系统替代桌面系统,以网络软件租赁替代购买、安装 软件,鼓励个人电脑把操作系统“一脚踢开”。这个概念刚刚提出时,被认为见解新颖,具有“跨时代”影响,因而获得一片赞扬,但是市场和用户不理会埃里森。 几年过去了,“网络计算机”并没有投入实践。反倒是微软的Windows 98系统成功推出,再次掀起市场抢购的热潮。

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上市,股票发行价为每股15美元,当天的收市价为20.75美元,公司市场价值达到2.7亿美元。24小时 后,3月13日,微软以每股21美元的发行价上市,以28美元收市,公司市值达到7亿美元。从此,将近15年时间,这两个大公司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在这 种联系中,他们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微软侧重于个人电脑软件的开发;Oracle则把重点放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软件上。

Oracle靠“关系性数据库”发家。如果将如今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平台粗略地分为UNIX平台、Windows NT平台和以IBM OS/390和AS/400、OpenVMS等专有主机平台为代表的三大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UNIX平台上的高端数据库市场才是斗争最为激烈的战场。因为在Windows NT平台上,微软正在凭借先天的集成优势和拿手的易用性不断巩固优势;而在OS/390等主机平台上,IBM拥有类似的传统优势。而且NT平台的增长速度超过UNIX平台,微软借助平台优势从低往高,从前到后的立体纵深开拓已经对Oracle构成威胁,而SQL Server2000更是在Internet功能和可扩展性上加快缩小了和Oracle数据库的差距。

埃里森一向叫嚣要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他也的确达到了这个目标,曾经一度—2000年2月23日,Oracle公司的市值超过了微软,成为 世界第一。那是因为2000年网络业兴起,高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大举购买Oracle软件。Oracle销售额和利润都大幅增长、股票翻红,埃里森 身价大涨。同时资本市场看淡微软等纯软件股,盖茨财产缩水不少。然而网络泡沫没有持续多久,埃里森只做了几天的世界首富,就因为资本市场动荡、科技股价下 挫而让出首富头衔。另一方面,尽管受到激烈竞争、反垄断案和创纪录的慈善捐款等因素的影响,盖茨仍然是当年的世界首富。

有一件事情盖茨永远不会原谅埃里森。—1996年,美国司法部突然起诉微软,认为它违背了1994年的协议判决—强迫计算机厂商将IE 4.0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法官向微软出示许多关键的细节证据令盖茨非常惊讶!即使作为CEO他都没有知道得如此详细,由此他断定公司里出 了“奸细”。经过周密盘查,果然,微软公司从公司的一个清洁女工那里发现线索,这名女工承认被Oracle公司雇佣,做他们的商业间谍,每天从微软公司的 垃圾中寻找对微软不利的证据,然后交给Oracle。微软迅速向外界公布了此事,舆论哗然。一贯喜欢在媒体面前保持风度的盖茨声嘶力竭地大吼:“请看看那 些道貌岸然的公司,它们竟然对其竞争对手做出如此卑鄙下流的勾当!”这个事件非常有名,被业内称为IT业界的“水门事件”,也有人叫“垃圾门事件”。

事件曝光以后,Oracle公司的CEO埃里森承认一切都是他指使的,对微软公司不利的材料也是他呈交给司法部的。“坏孩子”丝毫没有后悔,他骄傲地说:“我对我所做的一切很满意”。

1997年秋,对于埃里森是有战略转折意义的一年。当年,Oracle年销售额为57亿美元。尽管面对微软强有力的竞争,Oracle还是在数据库 软件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一些老竞争对手,如Sybase和Informix的逐步退出,更多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入,该行业的竞争仍在不断升级。分析家们还 是相信Oracle能够轻而易举地对付竞争。但这些都不是埃里森所关心的,他关心的问题是Oracle应走向何方,如何使Oracle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埃里森设想,Oracle创建一套以网络为依托,以团体机构和企业为顾客的应用软件,与它的数据库软件结合,使信息处理更为简便。这将是一种难以匹敌的创 造性的结合,Oracle能够以此把它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SAP vs ORACLE

业界有关于“蓝色阵营”与“红色阵营”之说,是以计算机公司的LOGO颜色来划分的—微软、IBM、SAP都属于“蓝色阵营”,四大巨头中只有Oracle是“红色阵营”的,Oracle的紧密伙伴还有SUN、康柏等公司。  

在这场围绕着企业应用的战争中,似乎Oracle的总裁拉里·埃里森是主要的“肇事者”,煽动升级着与三方之间的战争,而主要争端集中在Oracle的核心业务数据库方面。而Oracle与SAP的战争完全是企业应用软件领域。

网络公司热潮时,随之而起的B2B的公司如采购与交易方面的Ariba与Commerce One、电子商务方面的宏道公司(Broadvision)以及供应链方面的 i2 公司都曾被认为将有可能是SAP的取代者,但SAP的联合总裁兼CEO哈索·普拉特纳一直把B2B看成是不切实的东西,是泡沫,他认为这些新出炉的互联网 公司没有什么可怕的,在它们还没长大时,便会倒在路边的。“真正的竞争对手,”他指出,“是Oracle、IBM和微软。”Oracle的总裁拉里·埃里 森也说:“将来应该是我们和SAP,SAP和我们。” 甚至拉里·埃里森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声称:“5年之后Oracle的对手将只剩下SAP一家。”

后来的事实证明,Ariba与Commerce One的确已经“倒在了路边”。直到2001年春天互联网股票彻底崩溃的时候,Commerce One的市值还几乎接近SAP的市值,约为500亿美元,但是很快Commerce One与Ariba的股票迅速跌落,陷入财务危机。SAP于2001年6月宣布对Commerce One公司追加投资2.25亿美元,拥有Commerce One公司已经发行的普通股票中的20%,并与Commerce One 合作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名为SAP Markets的独立分公司,提供网上交易的软件。

其实在早年Oracle与SAP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普拉特纳还曾直接打电话到埃里森的办公室要最新的数据库产品资料。

Oracle在数据库市场霸主地位的确立也是因为SAP等应用软件商的推动。关系的恶化是1997年Oracle开始大力发展应用软件产品之后。Oracle第一次转向应用软件是在1985年,当时致力于这项业务主要是作为销售更多数据库的一种手段。

埃里森这么做其实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转到新的领域之后,原来在数据库方面的合作伙伴都变成了竞争对手,而主要的对手就是SAP。另外微软借助 SAP来销售其Windows NT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这也让Oracle心里不快。但Oracle仍然不得不对SAP假装友好,因为它也需要SAP提高它的数据库销量,但是它自己涉足企 业应用软件,SAP则视其为竞争对手。“1987年我们写下第一行R/3程序是在Oracle的数据库平台上的,从1999年开始我们转向IBM的 DB2数据库平台,在全球过去我们的产品有70%~80%是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现在下降到50%,—在向客户推荐时,能不用Oracle的产 品,我们就尽量不使用它的产品。”SAP的工程师坦言。

甚至在公开场合,SAP会替IBM来说话:“Oracle声称SAP在Oracle数据库9i上运行速度比在IBM的DB2上快4倍,但其实它用来做测试的硬件平台比IBM的快7倍。”2001年下半年在美国IBM与Oracle就这个广告打官司。

Oracle与SAP两家公司在市场营销、技术路线上风格迥异:SAP属于工程师风格,不善市场营销;而Oracle拥有强有力的广告声势,以及“海盗式”的销售政策推动它的销售人员卖出产品。无论如何,面对电子商务潮流,Oracle很快下手把自己塑造成新时代的领袖。

SAP也并不是没有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改变。SAP在1999年10月开始推出其新一代基于网络的企业套装软件“mySAP.com”,并且将公 司LOGO改变为七彩的“mySAP.com”。“可能SAP的市场开发和PR活动不如Oracle的有效,”普拉特纳表示,“但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我 们在所有重要的方面都击败了Oracle。”

普拉特纳的观点的核心是mySAP.com从1999年10月就开始推出,而Oracle的企业软件的网络版本在半年之后才正式发售,—虽然在两年 前就开始宣传。—真的是这样吗?“很可能从技术上来说哈索是正确的,”AMR负责电子商务调查的副总裁鲍伯·帕克指出,“但是最后起作用的是签订了多少合 同。”而显然Oracle抢去了SAP的许多高层次的市场客户。

埃里森敢作敢为的策略让一些人感到骇然。“Oracle公司并不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罗伯逊·斯蒂芬斯投资银行的尤平指出,“忽然间,他们在谈论 2001 财政年度(于5月结束)的应用软件收入要达到 13 亿美元。”埃里森的好友安迪·葛鲁夫同样也不抱乐观态度。“每当你看到企业尝试从一个拥有优势的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时,它们往往会遭到失败,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葛鲁夫说,“我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

2001年下半年开始,拉里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一年之中,他的股票下跌了53%,数据库市场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而Oracle刚刚上交了 10年来收入增长最糟糕的季度报告,2001年第二季度报告中有33亿美元的收入,比一年前下降了3%,净营业收入下滑8%,为8.55亿美元。更糟糕的 是,应用软件的销售额下降了24%,而同一时期诸如SAP和Siebel却增长了24%或更多。

2001年中与各大公司纷纷裁员、营业额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AP公司在2001年前三季度顺利实现收入增长23%,达到50亿欧元。SAP全球员工已经达到24,480人,SAP的联合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表示,SAP计划在两年内将它的员工总数增加一倍,达到45,000人,才能满足分析家对于其在2004年销售收入翻番的预期,达到116亿美元。

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埃里森用平静的语调说:“对于没有尽早以应用软件为核心,我感到遗憾吗?绝对遗憾。要是早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就好了。我犯了许多 错误。”在思考自己和Oracle的未来时,埃里森说:“我不想错过任何东西。我要坚持到底,直到我们在应用软件市场上赢得每一桩生意。”

SAP的普拉特纳向来也是一个强硬不屈服的人。SAP与Oracle的战斗还将白热化地继续下去,直到一方决胜,—没有另外一个选择。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9 00:48 , Processed in 0.126207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