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35|: 0

深入剖析新版物联网白皮书的“四大模块”

[复制链接]

167

主题

4

回帖

57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3
发表于 2014-8-21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014宽带通信及物联网高层论坛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再次发布了新的物联网白皮书,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党梅梅对这份白皮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据介绍,09年国家提出发展物联网之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5月份发布了第一本白皮书,当时研究院做了基础的重点梳理工作。今年5月份,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完成了新版的物联网白皮书,经过三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并从四大模块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全球物联网发展状况进行了解读,之后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归纳。第三、提出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机遇。最后,是对我们国家物联网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全球物联网发展状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战略层面,发达国家擅于把握物联网发展的契机。可以看到美国和德国这些国家,主要从工业角度,重塑制造业优势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发展战略,像美国早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近几年的制造业伙伴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理念,都是借助物联网重构生产体系,形成产业革命的好例子。欧盟、韩国以及其他国家,主要从政府层面布局研发项目,在欧盟FPC中设立着一系列的研发项目,今年5月份,韩国则成立了互联网创新中心。
  从应用层面来看,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M2M已经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到去年年底,全球的M2M数已经达到1.95亿,全球已经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了M2M服务,是所有产业,所有应用里面,产业链最完备,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应用;然后,车联网是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之一,很多国家制定了自己的政策,例如美国在未来希望低端车型全部实现联网;最后,全球的智能电网应用进入发展高峰。
  从技术层面来看,IT化和语义化是整个技术标准的热点,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可能大家对整个发展的态势还看不大清楚,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技术的体系已经引入了很多互联网的元素,IP化、Web化和语义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整个技术特征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物联网体系架构依然是国际关注和推进的重点;2、感知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共存发展的一种态势;3、无线传感网IP化步伐加快,这其实对IP化在感知层面的一种应用;4、物联网语义从传感网本题定义向网络服务、资源本题延伸;5、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终端、网络、平台及架构上融合发展;6、全球物联网标准化稳步推进发展。
  从产业层面来看,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物联网环节部分实现突破。从产业链环节可以来看,很多厂商推出了针对物联网的专用芯片,或者针对物联网的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另外,物联泛终端不断演化,支持物联能力的终端越来越多,在终端层面,速度是发展最快的。开源硬件和开放平台催生了物联网设备开发新模式。开源硬件平台已经对整个硬件层面的设计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通过开源硬件的平台,极大的缩短了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周期,以前的开发非常难,现在通过开放的电路板和原理图就可以开发出新的终端。另外,开放的这种平台,还有开源硬件的配合也简化了整体的部署。可以看到,整个开源的理念,加速塑造了C2B的硬件的生产模式。
  
  从产业的另外一个国际趋势来看,很多企业都瞄准IoT的增长机遇,开始实现结盟圈地的运动。电信研究院在白皮书中归纳了很多目前比较火的联盟,今年3月份,AT&T、思科、通用电气等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另外,产业界的收购并购也是非常火,谷歌收购了Nest,全面进军智能家居的领域,IT企业也纷纷布局车联网的领域,我们国内的IT企业也是统统布局车联网,国际上这些大的产业巨头都是瞄准了整个物联网发展未来的机遇,跨界合作,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和特点,研究院也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政策日趋完善。我国物联网从 09年发展以来,从2012年开始加大顶层设计的力度,2012年8月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成立为标志,这两年政府层面推动了很多顶层设计的工作:首先是以物联网指导意见为标志的2013年2月份国务院7号文发布,对整个物联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后是整个国际联席会议成员的扩大,包括去年9月份印发的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从多方面推动了物联网发展;此外,像发改委开展的国家物联网终端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信部、财政部则继续推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工作。
  另外,应用发展进入到实质性的推进阶段。白皮书列出了很多应用领域的例子,涉及工业领域、农业领域,交通、M2M、智能电网等等方方面面。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应用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欣喜的则是推进速度比起以前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很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载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在建设当中都可以找到。我国智慧城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已经超过300个。
  
  从技术方面来看,我国积极推进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的研究,物联网架构对整个物联网发展非常重要,国内也一直试图在物联网架构设计上能有国内自主创新的东西。
  在架构研究上业界达成了统一的共识,就是物联网的发展会借鉴互联网开放的理念,包括它的运营的体系系统,及IP系统。所以,我们也从可扩展性、泛技术性、服务保障性等方面进行了需求的归纳。我国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一些传感器技术上的突破,包括RFID上的创新以及面向工业控制的WIA-PA标准。我国是ITU和ISO对应工作组主导国之一,在M2M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我们也有很多领导职位。
  从产业方面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局部领域获得突破,整体领域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年底,我国正比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在制造这个环节,获得了局部的突破,像一些RFID技术,以及工业芯片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突破。在物联网服务方面,M2M是整个产业的亮点。另外,我们国家已经形成四大发展集聚区的空间格局。但是,相对国际来讲,我们还仍然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机遇
  对于全球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机遇判断,电信研究院从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第一、M2M车联网市场是最具内生动力和商业化更加成熟的两个领域。M2M将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根据国际上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通过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M2M的终端将达到21亿,实际上未来整体的M2M连接市场非常多,我国国内的M2M市场也将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另外,车联网应用在逐步提速的过程,首先汽车本身以 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车联网的市场一直在高速的增长的态势。很多人都在预测,汽车有可能是下一个获得大规模暴涨,应用爆发的终端产品,未来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第二、整体的物联网在未来整个工业方面的应用,将推动工业整个转型升级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一个是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将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业态,这些方面物联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多新的制造,是基于用户定制的制造,用户选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工厂再去进行制造。所以,整体对整个工业的革命性的变化将是非常大的。另外,工业物联网统一标准将成为大势所趋,整体来看,很多国际上的一些巨头为了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能够获得比较领先的地位,纷纷确定相关的标准,尤其是像TE这样的公司,以及国际上其他的一些IT公司,他们都纷纷加入整个 IT标准的制定工作。另外,物联网推动化融合继续走向深入。
  第三、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最具市场潜力,创新空间最大,这也是我们对整体未来发展的一种判断。传统的物联网应用更多是面向行业的应用,未来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将激发更多的创新的能力。首先是移动智能终端其实传感器和形成的人机交互技术,这种集成就会让未来能够支撑更多的融合类的应用。另外,物联网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这种模式,开始从行业领域向个人领域渗透,很多应用开始出现,用户的应用都是基于最终对物体实际信息的采集,是融合的应用,不是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物移融合将形成更为突出的马太效应,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将形成非常融合的生态系统,也通过大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对整个开放平台的构建,未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第四、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空间。水分未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是巨大的发展方向,行业应用仍然是它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的深度应用将进一步催生行业的变革,这种变革是真正在行业的很多领域已经开始发生,尤其对它管理层面的一种革命,整个行业也向着更加公平、开放的方向发展。
  第五、对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判断。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带动物联网价值提升,物联网是大数据产生的源泉,越来越多的终端采集越来越多的数据,也提供大数据的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大数据使物联网从现有的感知走向决策,因为现在物联网更多是信息采集上来,到了后台,但是除了完了,也没有产生效果,或者它本身还是处于决策非常弱的这样一个环节。所以,未来说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将推动整体价值的提升。物联网的数据特性和其他现有的一些特性不太一样,因为物联网面向的终端类型非常多样。因此,这种多样的特性其实是对大数据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后,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将更加深化。智慧城市本身是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载体,在这种载体中,物联网可以集成一些应用,在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民生等方面都可以发挥融合的应用的效果,真正发挥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特征。然后产生出深远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3 10:01 , Processed in 0.06757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