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赚钱盈利,而有了钱的进账和支出,就少不了精打细算的财务会计。这也是财务会计这个职位一直很吃香的原因,因为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需要会计来进行财务分析管理。 其实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财务分析往往局限于对现有财务报表进行比率分析,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一般呈现给企业的投资者、 债权人、经营者等相关人员。而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分析对管理的决策支持,即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分析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结果一般呈现给企业管理决策者,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财务管理是通过营运财务资金,对价值运动及价值增值实施综合管理,而价值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进行,因此财务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为了充分挖掘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利用其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只停留在于财务分析阶段,因为现有的财务报表软件并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1)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同的职能部门使用不同的信息化系统,这些信息化系统如数据孤岛般相互独立。但是岛上的数据其实互相都有着潜在的关联。财务分析管理除了财务数据,也需要结合其他部门(如业务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准确的决策支持作用。 传统财务报表软件的维度都是制表的时候事先生成的,后期财务分析人员想要自建维度或是在多维度之间任意切换,得到更全面的分析视图是很困难的。而如果图省事只从单方面分析问题,往往会造成片面性决策判断失误。 大多数企业都只停留在财务分析阶段,只能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做一些确定性分析,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预测分析,也就没法对风险进行预估,对下一阶段资金投入决策起到支持作用。 因此商业智能应运而生。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然后经过ETL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部署商业智能系统,解决企业信息孤岛,实现财务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共享,增加分析自由度,将数据最大程度上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财务管理对决策的支持性,是企业必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