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团队,企业,乃至行业规模越来越大(这里的规模不止是人数,还有软硬件设施以及办公环境等),想要更好地管理,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让这个规模中的人去执行,让管理运行更加有序。 以BI的发展为例。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标准,商业智能BI的应用局限于部门或者项目级别上,而不是企业级别。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管理者想要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发现知识,但是发现获得的都是知识的碎片,因为想要把数据分别从各个应用中取出来再整合合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各个应用的功能之间存在交叉、重叠,取出的数据也就存在重复、冗余,也可能缺失,从而导致分析结果的不正确。 由于商业智能分析被附加到了各个信息化应用(ERP,CRM)中,每个信息化应用单独产生报表分析,于是应用之间变成了一座座没有桥梁通道的信息孤岛,部门之间,应用之间,很难进行数据共享,管理者想要综合部门分析也非常困难。 除此之外,企业信息化商业智能应用支离破碎的原因,还有商业智能应用概念的混乱及应用的不同。这里的应用包括报表、即席查询、多维分析、仪表盘展示、数据挖掘。过去,企业会购买很多不同的工具来实现这些功能,不同部门的工具还是由不同的人在进行维护。这样凡事就需要花费多倍的精力去维护,去沟通,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提倡商业智能标准化。商业智能标准化是指将商业智能上升为企业级别的应用,而不再局限于每个部门、项目之中单独购买部署。这样不仅节约了购买成本,统一的平台、架构以及界面,还更加容易维护,容易培训。 如果能够按照预想一样实现商业智能标准化,那么管理者就很容易能够获得企业的全局视图,信息架构,从仪表盘上就可以很快获得支持决策的知识,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现在商业智能虽然在进步发展规范化,但是仍然存在不足。未来几年内仍需好好学习国外优秀软件的标准化经验,再将其本土化,制定出符合中国企业的BI部署应用标准。从混乱到有序,中国的商业智能仍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