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04|: 0

莫名飞来的怀孕杂志?大数据真能让人安心吗

[复制链接]

218

主题

4

回帖

505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051
发表于 2015-6-24 17: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大数据的应用,大家都会想到“啤酒与尿布”,但是另一个应用你注意到了吗?沃尔玛借助大数据分析,将一本怀孕杂志寄到了一位未婚女孩的家里,而那女孩的父亲非常生气,便起诉沃尔玛诬陷,而最后父亲从女儿那里得到消息,自己确实怀孕了。
从大数据概念那里解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如果说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从女孩和她父亲的角度来看,这样寄送怀孕杂志寄到一个未婚女生手里,不管是开放的国家,还是相对保守的国家,这无疑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寄送杂志的行为,并不会被看成友好的行为。这莫名飞来的怀孕杂志,也会给收件者带来影响。
通过上述这个被认为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美好,大数据还是有它的局限的,那就是隐私。
互联网与传统领域不同的便是,互联网会记录用户的行为,你在网上购物,会留下你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信用卡信息、家庭地址、电话等隐私数据,你借助网络聊天,互联网可以记录你敲下的每一个字符。因此,互联网会拥有你在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有了行为数据,经过分析,自然会得到用户较为详细的资料,资料中自然包含隐私数据,这是互联网的特性,也是大数据产生的基础。
很多电商在首页会有推荐功能,大多是根据用户之前的关键词搜索或者点击浏览记录,进行的同类商品的推荐,在用户心中,是比较喜欢的。但当阿里巴巴入股微博后,在微博页面中,插入类似的广告后,却引起了用户的高度反感,也成了微博活跃用户下降的主因之一。那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关键在于用户的使用环境和需求。
用户访问电商网站,如果出现同类型对比,对用户来讲,不存在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更多的会看成网站更加智能和人性化,因此,出现类似的广告,在用户看来,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喜欢的。但如果是出现在社交网站的页面中,由于社交网站,特别是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社交网站,具有高度的私人化,因此,用户对隐私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一旦出现用户认为涉及隐私的,用户的反感情绪比较高。由于使用环境和需求的不同,导致用户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了,那既然如此,大数据是互联网下必然产生的结果,有了足够多的数据,用户隐私自然是无法保护的,那该如果做呢?
正如武器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使用者。其实大数据是无边界的,但利用大数据必须是有边界的,边界就是基于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服务。那该如何做呢?作为最有利于收集数据和用户隐私的电商网站的京东和支付宝,给出答案。
京东是使用大数据的好手,借助大数据魔镜带来了惊人的业绩翻倍。它做了一个厉害的预测,它可以计算出用户的下单率。当用户访问某件商品时,京东根据用户的之前购物习惯、该商品页面的访问时间等数据,分析出用户购买的可能性和何时购买,如果说分析出用户有较高的购买性,但可能是在几天后,而恰恰距离用户最近的仓储没有该商品,那京东会先将商品进行配送到临近的仓储,等用户下单时,商品可能已经到达最近的仓储了,那收货的时间自然会缩短。从这个功能来看,对京东来讲,借助大数据,可以分析出很多用户不知道,也很隐私的数据,但我借助数据分析,而是改变的用户体验;对用户来讲我感受到的是,从京东上购买商品的配送时间缩短,改变的是用户的切身感受,自然不会去考虑京东是如何操作的。
支付宝最近推出的芝麻信用,也是根据用户在支付宝上的交易数据,和其他数据,计算出用户的虚拟信用,借助虚拟信用,未来可以推出基于虚拟信用的服务,对用户来讲,改变的是自己的体验和未来适合用户的功能,因此,也不会去考虑涉及隐私的考虑。
幸运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隐私是基于大数据的底线,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在利用大数据时也遵循了基于用户隐私保护这个大数据的边界,并且出发点是改善用户的体验。如果将上面沃尔玛的例子改一下,是一个已婚未育的妇女,收到了怀孕杂志,相信和未婚女生收到怀孕杂志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3 13:49 , Processed in 0.140271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