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72|: 0

华东图解 |2017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960

主题

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988
发表于 2017-9-13 16: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來我国进入了由人才全球流动向人才回流的竞争新时期。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的那些事儿。


国际人才竞争力概况

总体来看,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与此同时,江苏、广东、上海等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

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特点:按百分制来换算,上海成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仅以65.17分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共性,其中,江苏和广东长期位列中国GDP省份排名前两位。

浙江担任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若细化到各个分指标来看,两个梯队的差距并非归咎于个别因素。第二梯队还包括辽宁、山东、天津、福建、四川、云南、湖北、河北、安徽、陕西、广西、湖南、江西、黑龙江、重庆和河南,得分跨度为2.31-1.51分。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依次为新疆、吉林、内蒙古、海南、贵州、山西、西藏、宁夏、青海和甘肃。虽然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

结构指数


国际人才结构指数:在不考虑规模的情况下,仅对人才结构进行分析,是对一个区域人才结构特征的真实反映。研究显示,我国各省域引进的国际人才质量层次相近。安徽、辽宁、河北位居前三。而排除了国际人才数量等影响后,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的国际人才结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江苏国际人才结构受影响最小。

数据显示,江苏、广东、上海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而同样作为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北京仅排在第24位。相对于其他区域,北京国际人才的工作周期更多地集中在中短期区间,故在聘请方式、签证类型和岗位情况在数据的反应上会有一定差距,如短期聘用过程中的引进方式、签证类型和岗位情况都会趋于便利化而从简。

创新指数

国际人才创新指数:是对国际人才在创新发展和创新贡献方面的预期成效进行评估。广东(0.68)、江苏(0.59)、上海(0.56)和北京(0.56)表现相对较好,这体现出对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创新能力预期相对较高。

在其二级指标“国际人才创新基础指数”中,陕西(0.69)、贵州(0.63)、西藏(0.63)等西部地区得分相对较高,即国际人才来源国和所涉及行业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这与该地区引进国际人才具有明确导向性有重要关系。北京(0.60)、广东(0.53)和江苏(0.50)在市场化引进国际人才时,其国际人才创新基础仍然保持靠前。但上海此指标的得分不高,为0.39。课题组分析,这与上海所引进的国际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与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其他领域的创新潜力相比偏弱相关。

国际人才创新贡献指数:主要反映境外来华专家对于行业的贡献预期。数据显示,广东(0.75)、上海(0.65)、江苏(0.63)排名靠前,其中广东领居首位,北京国际人才创新贡献指数受长期工作人才的数量影响,以0.54得分居中。随着我国人才政策不断突破创新,国际人才在中国发展将成为新常态,区域引进国际人才的工作周期需要向中长期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新作用。

政策指数

在“国际人才政策指数”维度,区域间差距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其中,江苏(0.81)得分最高,随后依次为北京(0.68)、浙江(0.58)、广东(0.48)、上海(0.46)、福建(0.40)和四川(0.40)等。

其二级指标“国际人才政策创新指数”是对于国际人才政策创新突破的情况反映(并不是对于国际人才政策的全面梳理比较),浙江(0.91)、江苏(0.83)、上海(0.77)、北京(0.62)得分相对较高,广东得分位居中上(0.49)。这与广东顶层政策中人才“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具体政策未及时出台有关,但广东在国际人才出入境政策方面表现了良好的创新性和示范作用,尤其是针对广东出生或原户籍为广东的外籍华人推出了5年以内多次入出境有效签证,对华人回国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政策突破。在“国际人才政策配套指数”二级指标中,各区域出现显著落差,并呈阶梯状分布。其中,江苏(0.80)、北京(0.74)、广东(0.48)分数相对较高。


发展指数

国际人才发展指数:是对国际人才来中国大陆开展工作的基础环境进行评估。数据显示,上海达到指数最高分值1,也是六个维度指标中唯一获得满分的区域,随后是北京(0.49)、广东(0.41)、天津(0.37)和江苏(0.33)。北京虽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但其得分与上海相差一半。上海依托港口经济和良好的国际化发展背景,是外资企业落地和国际贸易往来的最重要门户。

在“外资企业发展环境指数”二级指标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区域的发展情况相对较好,而内陆区域则相对较差且差距显著。上海的指数达到1,北京0.44,天津0.34,广东0.31,江苏0.30。

另观察“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指数”二级指标,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整体上比外资企业发展环境好,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南沿海区域的发展情况仍差距较大。其中,上海仍达到最大指数值1,北京0.57,广东0.55,天津0.41,江苏0.35。研究分析,我国多数区域在国际贸易的表现不足,致使其国际人才引进仍以项目引进为主,发挥国际人才市场动能的环境欠佳。

生活指数

国际人才生活幸福感广东最有保障,中西部区域居住环境具有较好潜力。国际人才生活指数:对国际人才在中国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包括“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国际人才旅行指数”三项二级指标。总体来看,广东(0.79)、北京(0.67)、江苏(0.53)、山东(0.53)和上海(0.52)的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最高。

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具体评估了区域对国际人才的医疗需求和子女教育需求的供给能力,广东、江苏、北京、山东和上海位居前五。研究分析,广东、江苏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2015年所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132所和135所;而北京、上海拥有较多的国际学校,2015年拥有教育部认证的国际学校数量分别为20所和21所。

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对国际人才在区域居住的舒适度予以的评价。宁夏、广东、内蒙古、海南、北京位居前五。广东、北京是城市化发展与生活舒适度结合程度相对较好的区域。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区域在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潜力,其空气质量和公园绿地面积等,对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国际人才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将这种自然吸引力转化为吸引国际人才入驻发展的能力。

国际人才旅行指数:反映了区域出行的便利情况和国际人才对区域文化的认可度。数据显示,广东(0.91)、上海(0.88)、北京(0.70)、云南(0.48)、浙江(0.33)位居前五。前三甲作为中国对外的重要门户窗口,在国际航班和国际游客接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云南居于第四位的良好表现显示,吸引国际人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个区域需要将“长板”拉长,有助于在对综合能力要求高的区域国际人才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于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3 15:12 , Processed in 0.10248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