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意见的精神,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实施2017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全国招募概况
全国共招募约2.8万名:目前招募选拔工作已基本结束,据初步统计全国共约招募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其中到中西部地区的占比达82%。
报名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人社部门按照严把“入口关”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岗位征集、资格审查、考试体检等工作,确保将基层急需紧缺的人才选派下去。作为中央部门实施的基层服务项目之一,“三支一扶”计划越来越受到高校毕业生和基层单位的认可和欢迎。
从近年招募选拔情况看,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岗位竞争激烈,如安徽、四川的报名人数增长比例分别为24%、48%,岗位竞争平均比例已提高至1:20左右。
相关的利好政策
2016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三支一扶”人员每年接受岗前培训或在岗脱产培训不少于5天,国家组织示范培训覆盖2.5万人次以上。
为什么要开展这个计划?
农村基层虽然天地广阔,但是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刚刚走出校园的“三支一扶”人员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现象,有的空有一身力气不知如何发挥作用,有的理论知识丰富但与基层脱节,加之各地较为重视岗前培训,而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较为薄弱,导致“三支一扶”人员在与基层工作精准对接方面仍有差距。
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三支一扶”人员每年接受岗前培训或在岗脱产培训不少于5天,国家组织示范培训覆盖2.5万人次以上,切实帮助“三支一扶”人员不断增强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能力素质,提升服务基层的效率。
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一般在每年第三季度举办,旨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适应基层生活。通过培训,他们将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民情教育,学习相关业务政策、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基层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服务半年以上的支扶人员可以通过在岗脱产培训进行“充电”。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政策法规、社会管理、专门业务知识等培训内容将帮助他们解决在基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离岗前培训包括期满流动政策、创新创业政策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可以帮助支扶人员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培训,则帮助支扶人员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为今后发展搭好阶梯。
培训方式有哪些?
能力提升计划分为示范培训项目和一般培训项目。
(一)示范培训项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根据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需要和地方工作开展情况,确定示范培训项目,下达年度培训计划,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计划制订方案、组织实施。示范培训项目原则上以在岗培训为主。
(二)一般培训项目。一般培训由省级或地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017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2017年示范培训项目的通知》,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文章来源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