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部门不是最耀眼的部门,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或颠覆性产品。但人才招聘在高管工作中占重要地位,为了规划未来,要面临的不是招人,而是找人的问题,如何吸引人才至关重要。
职场跳槽频率
2016至2017年,中国职场人的平均在职时间为26个月,这意味着职场人平均两年多就会选择跳槽,而2014-2015年的这个数字为34个月。调研发现,超6成的中国职场人表示很愿意了解新的职业机会。 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人才流动正在不断加快,其动因来源于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的不断提速,越来越深刻地打破了行业和地域界限。 数据显示,希望发挥所长、创造更多影响力是中国职场人士跳槽的主要目标,薪酬不再是吸引人才的王牌。当前中国职场人更关注公司前景、文化、团队士气,也更需要来自志同道合的同事和管理层所创造出的企业“归属感”以及对他们的“重视感”。 分析人士认为,员工愿意留在公司奋斗的深层原因首先是使命感,认同公司在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第二是个人成长,员工并不是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工作,而是不断接受新的挑战;第三则是企业文化。 因而,专家建议,企业应当从“抢夺”人才到“吸引”那些有能力且与企业志同道合的人才,建立更为丰富和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多元文化和创新机制,为人才创造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人才流动趋势 人才的“跨界”流动,折射出产业转型的特征和进程。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流入/流出量居所有行业首位,互联网在与传统行业融合的过程中,也催生了更多新的职位需求。 不能忽略的是,随着互联网创业与投资回归理性,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进入资本寒冬,使得互联网行业人才吸引力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重工制造和房地产业等一些缺乏颠覆性技术革新的传统行业,则开始面临较为明显的人才流失。 数据显示,“互联网+”对于部分传统行业的渗透效应逐步显现。2017年,“知识付费”的兴起让“在线教育”横空出世,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在线教育领域的“抢人大战”也日益白热化,不仅教研岗位存在人才缺口,在线教育的技术、运营、产品岗位也亟需兼具教育知识与互联网技能的跨界人才。 专家建议,传统行业企业,需要紧握智能制造战略机遇,加大投入吸引资深技术和管理类人才;而企业在与互联网模式融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泡沫和非理性投资,需要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打动不能只靠金钱 放眼全球,更高薪酬是职场人士跳槽的第一大主因。而在中国,推动职场人士换工作的首要因素,则是希望更能发挥所长。数据显示,个人技能和兴趣、发展机会乃至挑战性都比金钱更重要。随着中国职场人士将眼光放得更长远,薪酬可能不再是吸引人才的王牌,他 们追求的是能够发挥所长,以及自我实现的机会。如今,金钱已不再是人们跳槽的唯一动因。与候选人交流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真正的动机,也要掌握谈论薪酬的策略。 当职场人士感到自己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做有意义的事,并且能主导自己的工作方式,他们离职的可能性就不大。公司前景也是影响中国职场人士留任率的重要因素。然而,许多美国和加拿大的职场人士秉持着“为生活而工作”的理念,因而相对于公司前景,他们更重视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员工愿意留在公司奋斗的深层原因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是使命感,认同公司在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第二是个人成长,员工并不是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工作,而是不断接受新 的挑战;第三则是企业文化。 文章来源于领英2017《中国人才趋势报告》,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