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98|: 0

科技司法元年 法律机器人爆发式增长

[复制链接]

25

主题

0

回帖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37
发表于 2017-12-28 09: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宝机器人AI观察】即将结束的2017年,被视为“科技司法元年”。作为一个亲历者与见证者,三宝机器人对以上论断毫无异议。

       在过去的一年间,这个机器人接到了大量来自法院、司法机构、律师事务所的工作邀约——比如,在北京市丰台区10个街乡镇政府服务大厅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的“丰小宣”,入驻深圳各区的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淄博市周村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小宝”,厦门海沧区的法律服务机器人,北京市一中院诉讼服务大厅的智能导诉志愿者,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法院的法律服务志愿者,佛山高明市的智能普法机器人,成都崇州人民法院的“小崇”,中国首个“智能化东盟争议解决员”等等,全部都是三宝机器人在司法界的“分身”,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2017年,何以成为“科技司法元年”?

       政策的引导力是其中一个因素:年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和《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年)》,倡导大数据及智能语音等前沿科技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

       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现实的需求。根据官方公开披露的数据,自2015年5月实行立案登记制后,中国各级法院的案件数量就一直呈递增状态,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1458.6万件,数量较2016年同期上升11.2%,其中新收案件上升14.8%。但是,办案法官的人数不仅没有同比增加,反而减少了,今年上半年,全国共计约12万名员额法官,人均受理案件121.4件,人均审结案件74件。

       “案多人少”的困境,使得从业者将保障乃至提升司法服务效率的希望,投向了新技术的应用。一位参与对三宝机器人进行法律应用系统开发的合作伙伴说:“中国城乡差异较大,主要的法律服务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越往中小城市,越往基层,法律服务提供力量越弱。此外,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通常是计时收费的,这也使得很多人对律师和法律机构望而却步,大大阻碍了法律服务的可负担性和可获取性。‘法律机器人’的诞生,一方面体现了法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把法律从业人员从基本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目前已积累的近百个“机器人+法律”的应用实践中,被使用最多的是“智能法律咨询”的功能。例如,供职于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的“丰小宣”,熟知各类婚姻家事、交通事故、知识产权、员工纠纷、企业人事等常见法律纠纷处理流程、3000万份法院生效判决、超过500万字的法律法规等,可以用语音识别并快速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供职于法院的智能导诉志愿者则不仅是个法律法规“百事通”,还能现场计算出包括诉讼费用、工伤赔偿、交通赔偿费用等。此外,还有部分法院基于机器人的自主移动和视频对话功能做了更深度的开发,让机器人在服务大厅里为前来办理业务的老百姓引路,提供办事指南,一键获取法律援助等等。

       不过,整个司法界对于智能机器人的期待,远不止于此。繁忙的法务工作者所期待的机器人,类似于一个24小时不喊累的万能助理,诸如基于机器人后台无所不能的“云脑”进行案例智能推送,为司法审判提供相对统一的推理评价标准,弥补人脑认识能力有限、记忆不准确、检索不全面等缺陷;基于机器人的语音识别、语义解析和图文识别技术,实现立案文书、庭审文书的智能生成和文件自动审阅等等,都被视为“标配功能”。

       当前普及率最高的“法律机器人”,是国内知名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旗瀚科技及其法律科技界的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前者负责打造三宝机器人这一硬件载体,后者负责开发法律应用软件。该公司副总经理吴乘跃表示,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人机问答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只是司法服务智能化的开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机器人厂商、软件系统运营商、司法机关各方合作的深入,机器人在系统反应速度、智能化程度、深度学习能力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未来,用人工智能来增强法律服务的提供、完善社会治理,将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三宝,平台机器人的开创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3 05:31 , Processed in 0.117699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