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评估: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近日,《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8)》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各地区各部门不同做法和说法实则朝着一个目标推进——进一张网办全部事。 互联网+政务服务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对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随后,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试点示范,全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过各方面努力,目前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成效不断显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正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创新政府管理和优化政务服务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载体。 评估结果
2017年,受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中心依据国办印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工作。 根据综合评估,浙江、江苏、贵州等省在2017年度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名列前茅,在全国起到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有30个省级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建成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20个省级政府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可以提供1403个省本级部门的5444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服务信息。22152项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中,16168项已经具备网上在线预约预审功能条件,占比72.98%,平均办理时限压缩24.96%。一些地方“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五全服务”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网上政务服务成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亮点。 报告提出,构建以网上办理为主要方向,实体大厅办理为主要支撑的多渠道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成为各地区开展政务服务的普遍选择。网上政务服务发展阶段正在从政府网站提供信息服务的单向服务阶段开始迈向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整合集成,提供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的整体服务阶段。 成效显著
据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介绍,通过数据对比表明,2017年我国省级政府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全面优化网上服务成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亮点;“应上尽上、一网服务”成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抓手;“一次认证,全网通办”成为发展重点;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成为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核心。 与此同时,目前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覆盖面和精细度不够、线上线下融合及多渠道服务整合不充分、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不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报告建议称,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统筹指导,结合各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企业和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正在推进建设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国漫游”。 意义深远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一年时间,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建设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一期)工程。 据了解,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将依据“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三大定位要求,按照尽快建成各地方部门亟须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尽快实现试点应用见效的原则,围绕支撑一网通办、汇聚数据信息、实现交换共享、强化动态监管四大建设目标,具备网上政务服务资源汇聚整合能力、政务服务信息共享服务能力、面向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的公共支撑能力,进一步推动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全国一张网”,引领全国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王益民表示,随着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建成和运行,将更加有效推进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的“点对点、端对端、零距离、超时空”的“无缝对接”,以用户为导向的,覆盖国家、部门和地方多级平台“一站到底”的整体政府服务体系将初具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