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解析 | 孩子早早成为“小眼镜”是谁之过? 近年来,随着近视发病率日趋低龄化,青少年的视力问题备受重视。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单一的某因素,而是复杂的多因素,中小学生多发的单纯性近视眼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近视人数已超4.5亿
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其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30%,大学生约为90%。 在“十二五”中央财政“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引导下,我国目前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已超过2000,而这个数字2000年的时候为370,2010年的时候为800,这个数据越高说明白内障的治疗率是在提高的。我国活动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致盲性沙眼流行区的标准,证明沙眼在我国已经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推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分泌科和眼科之间构建分级诊疗的服务模式;眼科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桌椅与身高不匹配
学校课桌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工具,课桌椅的设置应适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护视力,预防脊柱弯曲和近视眼的发生。可现有中小学校所用的课桌椅,大部分都是按照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设计制作的。在部分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初一到初三,课桌椅都是一个尺寸,这明显不妥。不合适的课桌椅将会对学生的坐姿、视距等近视发生相关因素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学校教室物质环境检测,提高学生课桌椅符合率。 同时,学生要保持适宜的用眼距离,即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大于30厘米,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大于50厘米,与电视的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至5倍。 看电子设备过长
在对中小学生多媒体设备使用时间调查显示:有43.41%的学生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间超过20分钟,初中生使用多媒体设备时间20分钟及以上占比为86.82%,高中生为79.44%,其中多媒体设备类型主要是触摸电视、投影幕布和电子白板。专家称,学生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建议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设备,同时应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 课外读物字号不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生的家庭环境照明状况也十分堪忧。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例,被调查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家学习时,不能做到台灯和房间照明同时使用。同时,学生、家长选择的课外读物中,字号不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教科书卫生要求》的占39.03%。专家表示,学生白天在家看书学习时,应尽量使用自然光源,晚上看书学习时,要同时使用台灯和房间顶灯照明,保持桌面和周围环境照明协调。另外,汉字读物字体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视距,成为近视的因素之一。 家长应重视中小学生汉字读物字号卫生要求,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注意一二年级读物应使用2号、3号字,小学三四年级读物应使用3号、4号字,其他年级读物应使用小4号字。 如何做好近视防控?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于2016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5项要求,包括纳入教育、卫生发展相关规划,组建省级专家队伍,开展综合防控试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考核目标,探索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2016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五项要求,包括纳入教育、卫生发展相关规划,组建省级专家队伍,开展综合防控试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考核目标,探索建立视觉健康档案等等。 二是指导创建良好用眼卫生环境:对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与黑板配备、学生使用电脑、一日学习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改善教室用眼环境,指导学生用眼行为,为预防学生近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学生近视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从2016年开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部分城市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重点加强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的监测。 四是做好屈光不正的筛查和科学矫正:《“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开展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筛查和科学矫正,减少因未矫正屈光不正导致的视觉损伤。 五是开展视力健康保护的宣传教育:确定全国爱眼日,每年根据眼健康现状和社会关注程度,将爱眼日主题聚焦在特定眼病或特殊人群,例如白内障、沙眼、儿童青少年近视、老年人眼保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低视力康复等等,通过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眼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眼病防治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