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一、创立之初,公司便开始不断探索积累物联网技术经验; 二、从感知、网络到应用链条已经打通,未来就是“粘贴复制”了; 三、能让大大侧目的民营企业,不会超过10%吧! 结论:公司从工业自动化监测起步,到环境检测、智慧城市,一路积累了大量原创技术;目前在企业、政府项目中都有成熟的经验,未来就是推广和复制(有点类似早期的碧水源),物联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值得长期关注。 上市肯定相对高估,预估130亿市值,100亿左右可以适当参与投机。 正文: 聚焦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展势头较足 企业官网显示,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华科技”)聚焦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深耕物联网领域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项目经验,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传感器、云链数据库、物联网IoT平台及人工智能AI算法等核心技术,成为一家业务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物联网技术企业。 佳华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建筑智能化、智能脱硫运营、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环保监控与信息化。基于多年在建筑智能化、环保监控和信息化及智能脱硫运营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开发,逐步迭代升级到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业务,向物联网大数据运营模式发展。在智慧环保领域,为全国几十个城市提供智慧环保服务,并将不断拓展到全国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城市及周边城市,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国生态环境动态数据库和运营体系,为政府、商业、民用等提供智慧环保大数据AI分析服务。 佳华科技秉承“高科技要深入基层、面向应用”的理念,关注国计民生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公司是工信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信息技术软件项目度量元》行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单位,共取得73项专利和248项软件著作权,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拥有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认证评估的最高资质CMMIL5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50余项资质和产品认证。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50项政府专项课题,其中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 从公司的核心团队、发展历程、高层的关注度、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感性认识:公司还不错。 2020年开局预计收入向好,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已经打通 根据招股书显示,从公司的预告看17、18、19年,扣非连续两年翻倍。20年开局疫情的影响,反而体现了公司的价值。公司财务部门初步预计,2020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1.34亿元到1.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3.33%到153.33%,净利润预计为2261.27万元到2963.3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9.56%到672.60%(此数据为公司财务部门初步预计,不构成公司的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根据以往观察,偏软件的公司一季度一般占全年营收20%都不到,所以看到这里我内心给他的目标市值是200亿,如果按照募集资金和发行股数,初步计算,给200亿,岂不是要涨700%了! 从公司主营业务来看,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比例逐年提高。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1-9月,公司总营业收入分别为30,649.99万元、33,227.61万元、38,903.51万元、29,749.6万元,智慧环保、智慧城市业务的收入金额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3%、27.20%、36.28%、63.96%。其中智慧城市的占比提高,可以缓解对环保的潜在问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智能脱硫项目,来源于电力供应商,这对于火电来说,如果公司的技术有价值,是可以全国广泛复制的。 同时,招股书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业务模式。公司的建筑智能化业务是在智能电气成套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在环保领域,公司的环保监控与信息化业务面向政府客户,智能脱硫运营业务面向发电企业用户,并已拓展到智慧环保领域。一步步打通了物联网从感知到网络再到应用的脉络。所有公司的毛利率相对较高。 公司基本面有突破,更加偏“软” 通过招股书,不难发现发行人在智能脱硫业务、建筑智能化业务中,客户集中度高,来源于兴能发电和物联网园区项目的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12%、33.64%、49.47%和23.64%。 但看了2020年一季度季报,可以看出客户集中度高已经成为过去的问题。几年前公司业务开始变化,公司利润来源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公司聚焦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以智慧环保垂直领域为导流,逐渐实现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业务拓展。智慧环保占一个城市的总财政支出比例较小,但对于政府而言,意义重大。相对其他业务而言,商业模式更好,G端的回款更快更有保障由此看来公司的基本面有了突破,同时更加偏“软”。 在软件技术方面,公司不断突破创新。招股书显示,佳华科技经过多年在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聚焦,形成了嵌入式产品和智能传感设计、IoT 平台、云链数据库技术、AI算法体系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IoT平台通过成都信息处理产品检测中心的性能测试,平台在性能效率方面能够实现100万设备并行接入;区块链技术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测试,获得了《区块链系统功能测试证书》;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权威评测中,目前排名第5 名, 已被国家发改委评定为“人工智能创新伙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重点扶持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