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39|: 0

漫谈大数据的思想形成与价值维度

[复制链接]

167

主题

4

回帖

57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3
发表于 2014-7-22 1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上世纪50-60年代,磁带取代穿孔卡片机,启动了数据存储的革命。磁盘驱动器随即发明,它带来的最大想象空间并不是容量,而是随机读写的能力,这一下子解放了数据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开始数据的非线性表达和管理。数据库应运而生,从层次型数据库(IBM为阿波罗登月设计的层次型数据库迄今仍在建行使用),到网状数据库,再到现在通用的关系数据库。与数据管理同时发源的是决策支持系统(DSS),80年代演变到商业智能(BI)和数据仓库,开辟了数据分析——也就是为数据赋予意义——的道路。

仅次于沃尔玛的乐购(Tesco),强在客户关系管理(CRM),细分客户群,分析其行为和意图,做精准营销。

2008年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的作者)在《连线》杂志写了一篇《理论的终结》,引起轩然大波。他主要的观点是有了数据,就不要模型了,或者很难获得具有可解释性的模型,那么模型所代表的理论也没有意义了。跟大家说一下数据、模型和理论。大家先看个粗糙的图。

首先,我们在观察客观世界中采集了三个点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客观世界有个理论假设,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表示,比如说三角形。可以有更多的模型,如四边形,五边形。随着观察的深入,又采集了两个点,这时发现三角形、四边形的模型都是错的,于是确定模型为五边形,这个模型反映的世界就在那个五边形里,殊不知真正的时间是圆形。

当然,科学界不认同《理论的终结》,认为科学家的直觉、因果性、可解释性仍是人类获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有了数据,机器可以发现当前知识疆域里面隐藏的未知部分。而没有模型,知识疆域的上限就是机器线性增长的计算力,它不能扩展到新的空间。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知识疆域的跨越式拓展都是由天才和他们的理论率先吹起的号角。

咱们国内,欢总、国栋总也是在2011年左右开始呼吁对大数据的重视。

比如要数据全集不要采样。现实地讲,1.没有全集数据,数据都在孤岛里;2.全集太贵,鉴于大数据信息密度低,是贫矿,投入产出比不见得好;3.宏观分析中采样还是有用的,盖洛普用5000个样本胜过几百万调查的做法还是有实践意义;4.采样要有随机性、代表性,采访火车上的民工得出都买到票的结论不是好采样,现在只做固定电话采样调查也不行了(移动电话是大头),在国外基于Twitter采样也发现不完全具有代表性(老年人没被包括);5.采样的缺点是有百分之几的偏差,更会丢失黑天鹅的信号,因此在全集数据存在且可分析的前提下,全量是首选。全量>好的采样>不均匀的大量。

最后是要相关性不要因果性。对于大批量的小决策,相关性是有用的,如亚马逊的个性化推荐;而对于小批量的大决策,因果性依然重要。就如中药,只到达了相关性这一步,但它没有可解释性,无法得出是有些树皮和虫壳的因导致治愈的果。西药在发现相关性后,要做随机对照试验,把所有可能导致“治愈的果”的干扰因素排除,获得因果性和可解释性。在商业决策上也是一样,相关性只是开始,它取代了拍脑袋、直觉获得的假设,而后面验证因果性的过程仍然重要。

下面时间不多了,关于价值维度,我贴一些以前讲过的东西。大数据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决策智能化之外,还有数据本身的价值化。这一点不赘述了,引用马云的话吧,“信息的出发点是我认为我比别人聪明,数据的出发点是认为别人比我聪明;信息是你拿到数据编辑以后给别人,而数据是你搜集数据以后交给比你更聪明的人去处理。”大数据能做什么?价值这个V怎么映射到其他3V和时空象限中?我画了个图:

再贴上解释。“见微”与“知著”在Volume的空间维度。小数据见微,作个人刻画,我曾用《一代宗师》中“见自己”形容之;大数据知著,反映自然和群体的特征和趋势,我以“见天地、见众生”比喻之。“著”推动“微”(如把人群细分为buckets),又拉动“微”(如推荐相似人群的偏好给个人)。“微”与“著”又反映了时间维度,数据刚产生时个人价值最大,随着时间decay最后退化为以集合价值为主。

“辨讹”和“晓意”在Variety的空间维度。基于大体量、多源异质的数据,辨讹过滤噪声、查漏补缺、去伪存真。晓意达到更高境界,从非结构数据中提取语义、使机器能够窥探人的思想境界、达到过去结构化数据分析不能达到之高度。

另一个特点是从定性到定量。计算社会学就是把定量分析应用到社会学,已经有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成了经济学家、宽客,现在他们也可以选择成为社会学家。国泰君安3I指数也是一个例子,它通过几十万用户的数据,主要是反映投资活跃程度和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建立一个量化模型来推知整体投资景气度。

了解并掌握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奥巴马赢在大数据上,就是因为他知道西岸40-49岁女性的男神是乔治·克鲁尼,东岸同样年龄段女性的偶像则是莎拉·杰西卡·帕克(《欲望都市》的主角),他还要更细分,摇摆州每一个郡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时间段在看什么电视,摇摆州(俄亥俄)1%选民随时间变化的投票倾向,摇摆选民在Reddit上还是Facebook上,都在其掌握之中。

再讲第三个,当下。时间是金钱,股票交易就是快鱼吃慢鱼,用免费股票交易软件有几秒的延迟,而占美国交易量60-70%的高频程序化交易则要发现毫秒级、低至1美分的交易机会。时间又是生命,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管理局的超级计算机在日本311地震后9分钟发出海啸预警,已经太晚。时间还是机会。现在所谓的购物篮分析用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购物篮,而是结帐完的小票,真正有价值的是当顾客还拎着购物篮,在浏览、试用、选择商品的时候,在每一个触点影响他/她的选择。数据价值具有半衰期,最新鲜的时候个性化价值最大,渐渐退化到只有集合价值。当下的智慧是从刻舟求剑到见时知几,原来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就是刻舟求剑,而现在东莞一出事百度迁徙图就反映出来了。当然,当下并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其实如果没有更多、更久的数据,匆忙对百度迁徙图解读是可能陷入误区的。

辨讹就是利用多源数据过滤噪声、查漏补缺和去伪存真。20多个省市的GDP之和超过全国的GDP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GPS有几十米的误差,但与地图数据结合就能做到精确,GPS在城市的高楼中没有信号,可以与惯性导航结合。

晓意涉及到大数据下的机器智能,是个大问题,也不展开了。贴一段我的文章:有人说在涉及“晓意”的领域人是无法替代的。这在前大数据时代是事实。《点球成金(Moneyball)》讲的是数量化分析和预测对棒球运动的贡献,它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了传播的误区:一、它其实不是大数据,而是早已存在的数据思维和方法;二、它刻意或无意忽略了球探的作用。从读者看来,奥克兰竞技队的总经理比利·比恩用数量化分析取代了球探。而事实是,在运用数量化工具的同时,比恩也增加了球探的费用,军功章里有机器的一半,也有人的一半,因为球探对运动员定性指标(如竞争性、抗压力、意志力等)的衡量是少数结构化量化指标无法刻画的。大数据改变了这一切。人的数字足迹的无意识记录,以及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晓意能力的增强,可能逐渐改变机器的劣势。今年我们看到基于大数据的情感分析、价值观分析和个人刻画,当这些应用于人力资源,已经或多或少体现了球探承担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5-1-9 03:54 , Processed in 0.062311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