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78|: 0

关于P2P网贷的5大误区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18

回帖

69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94
发表于 2014-9-9 14: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2P行业这几年发展迅速,顶着互联网金融的光辉,成为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行业,但有些行业观点不仅仅是普通人会搞错,甚至已经在业内已工作的人士还是会搞混。因此本文针对普遍存在的误区进行阐述,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仅供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误区一:用披露的成交量来判断平台的规模大小或者成长态势

目前很多人都特别关注成交量(也称成交金额、交易金额),这个没错,成交量作为P2P企业的重要指标,一般都会将其公布在网站上或者对接给第三方机构,备受关注是必然的。但是不同企业由于业务模式不同其交易量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比如有些平台是贷款给个人的,相对金额小,笔数多,期限也可能长些;而有些平台对接的是小贷公司等,这样其贷款规模量大,但其实际的收益率是相对小的,因为要和小贷公司分成;还有一类网贷平台做的是P2B业务,对接的都是企业端,企业的融资额一般也较大,但通常期限可能也较短。因此不同的业务模式决定了他的成交量区别较大,而营业收入更是大相径庭,并不能以此来判断平台规模大小或者成长态势,只是一个参考项。当然,不可否定,好的平台总体看,他的成交量肯定也是上规模的。

还有人会把交易量等同于营业收入,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营业收入=当年总成交量*平均期限*收费率。由于P2P通常只公布前一项,后两项直接公开的极少。只有少数发布定期报告的公司才公布平均期限,而收费规则一般都在网站有披露,但也并不一定完全透明。

误区二:认为去担保只是不允许平台自身来提供担保

近期不断有银监会官员公开表示:P2P行业应有一定的行业门槛,自身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担保,平台不能承诺本金收益,只能做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不允许设资金池,打击非法集资。因此政府的意愿很明显,不仅仅不允许平台自身为投资者做担保,同时他希望国内的P2P也能和国外的P2P接近,只做信息中介,平台不提供保障机制,由投资人自行判断和承担风险。国外的平台通常会为投资标的进行分数评定,用户根据分数评估风险,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投资对象和额度。也正因为此,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之前已经宣布将逐步取消陆金所的担保,陆金所要建立资产的风险标准,用五星、四星、三星这种方式标注出来,供投资者作判断和选择。对于交易者,也会建立相似的信用标准。

暂且不论信息中介,纯粹中介、去担保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但政府的本意是很明显的。因此去担保不仅仅指平台自身不得提供担保,还包括平台不得承诺收益。可能这也是国内P2P未来的一个方向,只是中短期而已,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需要过渡和变通。现阶段来看,可能风险备用金模式是相对较好的模式。

误区三:把担保或者有本金(本息)保障等同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

余额宝投资的是货币基金,也只能给出一个预期收益,也是有风险的,只是一般而言货币型基金的风险较小。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是无风险产品。通常只有银行存款和国债我们把它似为无风险,这也是基于政府不破产的前提。因此可以说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而已。所谓的担保和本息保障等都是表面的,最核心的是公司的风控能力。风控分两种,一类是对借款人的风控能力,还有一类是对平台或公司的风控能力(内控),只有在出现违约率后能实际足额赔付下本金保障才有意义。因此投资者在选择P2P产品的时候,关键的是要了解公司及其风控情况,而不是只看有无担保或有无本金保障条款。

误区四:分散投资就是在一个P2P平台选多个标的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几乎人人皆知。所以大家都做投资组合,一般平台的业务人员会以很专业的身份告诉你把钱投在他平台的不同标的上。他通常不会告诉你分散投资不仅是投资一个平台的多个标的,还有平台也要分散开来,甚至行业也应该分散,不要把理财全部汇集在P2P行业,还可以是银行理财、股票、基金等行业。

误区五:P2P行业等同于互联网金融,称互联网金融将颠覆银行

通常互联网金融行业包括以下六类:P2P行业、众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P2P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中小企业一直得不到金融体系的支持,融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由于担保公司、小额贷款机构、典当行不能吸收公共存款,自有资金往往不够,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于巨大的需求空间,第三方支付兴起,随之众筹、P2P等也发展迅猛。政府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同时,更希望看到传统银行业的随之转型。由于政府需要稳定的金融体系,第三方支付限制为小额支付,P2P也定位为小额借贷,众筹目前更是政策不够明朗。总体看,互联网金融在现有政策下只能是传统银行业的有效补充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2-23 23:52 , Processed in 0.07889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