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62|: 0

移动BI:六个成功因素

[复制链接]

335

主题

-90

回帖

151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3
发表于 2015-2-7 13: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年来,专家们告诉我们,手机将取代许多商务笔记本——并且现在的市场证明了他们是对的。
稍微看一眼新闻,就能看到移动设备的尺寸和容量的增长趋势:新的iPhone6以其超大的5.5英寸屏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下个月,5.7英寸的高清三星GalaxyNote 4也将亮相。随着这些大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很明显,商业智能分析应用程序也需要移动化。
而且并不只是不断升级中的设备在推动着移动BI的发展。使用BI的用户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用户并不会长时间在办公桌前工作。在新的设备以及新的用户的共同促进下,移动BI即将成为主流。
但是,所有人都应该清楚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不能将部署在电脑中的BI通过压缩屏幕然后试图直接让它在移动端成功运作。
这种方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这对移动设备和网络有很高的要求。其次,它没有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可以为BI带来的更多有价值的特殊的功能。
考虑到这些事实,我们必须考虑让移动BI成功的六个因素。该列表的前提是,一个组织已经有一个BI应用程序,并希望为它添加移动端功能。但是如果你打算启动一个全新的,以移动端为主的BI的话,这些因素也有些参考价值。
1.应用程序的目的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移动BI的项目必须从思考你的BI应用程序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开始。
瑞士军刀式的应用程序——尽可能覆盖齐全的功能,但却没有一个是特别好的,这样的程序通常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有一个易于使用的,专为某项工作设计的应用程序。
企业应该花一些时间详细规划BI流程的标准,以及问询最经常使用BI的员工组的意见,根据反馈来提升移动BI产品的易用性。这样一来,所有的员工就不必在使用移动BI时滚动冗长的列表或者通过多次点击来启动BI任务。
2.发展模式
你在这里有多种选择。移动BI可以建成一个原生应用程序,这意味着应用程序为设备和平台特定:一个版本为Android,另一个为iOS,以及任何其他平台。
移动BI可以被部署为移动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完全运行在你的服务器,通过使用HTML5移动浏览器访问。
或者您可以使用结合本地选择的组件显示HTML内容的WebView混合模式。
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3.连接。即使今天的最快的网络,它也很难让手机用户真正的进行交互式数据探索。
下载大数据集需要太多的时间,且对大数量级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会让移动设备死机,即使是最强大的移动设备。你只能面对它:如果你有一个自带设备(BYOD)政策,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具有最快的网络或者最强大的设备,所以你需要考虑那个最小的公分母。鉴于此,在服务器端做尽可能多的数据处理是有意义的。
好消息是,聪明的开发商已经在按照这种方式架构他们自己桌面的Web应用程序。而这个基础工作的技术和经验也可以适用于移动平台。
4.安全
我们提到BYOD作为连接挑战的一部分,但这些四个字母无处不在地让首席安全官(CSO)提心吊胆。
BI系统持有一些公司最有价值的数据,所以民间组织CSO担心,通过成百上千的,容易丢失或者被偷的移动设备,公司的这些最有价值的数据就会被泄露出去。因此你必须要考虑一个应用程序如何利用现有的身份认证提供者(IDP),以及如何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包括临时数据)。你还需要建立远程擦除功能集成到您的应用程序以及你的BYOD政策。
5.设备的功能
移动设备使用户能够做的不仅仅是消费信息。
在相机,GPS定位等功能的支持下,手机还可以将数据录入到您的BI系统。摄像头可以扫描条形码(或者面孔),而GPS可以帮助用户找到附近的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
6.反馈
跟踪谁在使用你的移动BI应用程序,并从他们做了什么中学习。
您可以自动执行某些过程,但实际与用户交谈也是非常重要的,听取他们的挫折和成功案例,收集他们的意见,并询问你正在考虑的新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你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您的应用程序应该演变,需要定期更新,你的用户日益成熟,以及移动设备(和后端技术)的进步。
如果你可以无需用户安装更新就可以使BI更新,就可以让每个人的生活更轻松。
当然,你考虑这六个因素的具体方式取决于组织的独特业务流程以及你们公司所使用的BI工具是什么。而这些因素都只是一个起点;您的具体情况和目标会塑造你的公司接近的移动BI的方式。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规定:预包装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你最好的反应是……怀疑。
Author: Fred Sandsmark
【了解更多商业智能行业资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商业智能软件下载请访问FineBI商业智能官网www.finebi.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2-23 06:09 , Processed in 0.05073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