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03|: 0

大数据时代“眼睛”遍地,去身份化简直难!

[复制链接]

218

主题

4

回帖

505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051
发表于 2015-6-18 16: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数据已经越来越成熟,大数据的时代人们的信息数据越来越重要。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今天,人们已经习惯在移动终端上看新闻、聊微信和逛淘宝。同时随着Teableau、Qlickview、大数据魔镜数据分析工具的普及也给海量数据的整合提供了便利。
目前,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百,平均每个人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如果再加上Pad、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全国范围内可以登录移动互联网的设备数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同时,OTT的兴起使得互联网业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业务除了获取用户的身份、位置、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以外,本身还会产生大量个人信息,比如使用服务的日志信息和内容信息。
移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行为无处不在。海量的智能终端设备和业务应用,则进一步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正遭受着严峻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软件要求绑定手机号码、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尽管工信部出台的《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里要求获取用户信息必须以“提供服务所必需”为限,但互联网服务的可拓展性使得“必需”的标准变得动态而宽泛。
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信息的去身份化。很多国家的法律也是主要从去身份化入手规范个人信息利用的。但实践中,去身份化的努力正在政策、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受到冲击,其中尤以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冲击最为深刻、猛烈。
首先,在政策上,手机和部分互联网业务的实名制使得终端和业务与个人身份绑定的基础越来越牢固。
其次,在业务上,第三方支付等应用的兴起绑定了越来越多的银行账号,存款实名制二十多年的实施成果和人们对财产利益的关注,使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由形式实名迅速转向实质实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和高度发达的数据分析技术,使得去身份化的信息经过不同分析、对比、组合能够重新恢复身份化,并识别出更多的内容。
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不仅冲击着去身份化的努力,也从整体上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构成了挑战。

大数据魔镜http://www.moojnn.com/;国内首款免费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全国最大可视化效果库,拥有500多种可视化效果;大数据魔镜五大版本:云平台版、基础企业版、标准企业版、高级企业版、Hadoop版;

更多干货分享、可视化视频教学,敬请关注大数据魔镜公众号: 大数据魔镜

QQ图片2015061511554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11-23 13:46 , Processed in 0.09525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