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6年11月9日,美国大选这出年度大戏终于迎来高潮。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为这场饱受瞩目的总统大战画上句号。
美国大选的结果已经出来了,特朗普击败希拉里成功当选。而在结果出来以前,各方并不看好特朗普,认为他的胜算很小。从博彩网站的赔率就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间的赔率很悬殊,希拉里的赔率只有一倍多,而特朗普的赔率最高达九倍,这是认为特朗普几乎不可能赢。
结果往往出乎意料,特朗普赢了,庄家们输了。有人测算过,如果希拉里的下注金额不是特朗普5倍以上,庄家们此刻应该已经输得满世界找底裤了。
关键信息: 北京时间11月8日13:01——新罕布什尔州率先开放投票。 北京时间11月8日19:00——美国东海岸各州陆续开放投票。 北京时间11月9日07:00——投票站陆续关闭,进行票数统计。 北京时间11月9日12:00——基本确定获胜方。
由于影响国大选最终结果的往往是摇摆州的票数流向,所以你只需要选择13个摇摆州的票数流向。 如何成为美国总统? 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成为总统都需要哪些数据! 下面我们从民调、赢得大选必须数据以及最终数据来看美国大选。
在进入新世纪之前,美国总统竞选采用的还是延续多年的方式:电视广告、电子邮件、上门拜访、社区活动和巡回演讲。在2000 年的选战中,候选人开始用互联网来募集竞选资金和动员志愿者;2004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成了竞选中的核武器,用来分析特定群体的需要,然后为他们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传播方案和传播渠道。
此次竞选也被称作“第一次数字化竞选”,希拉里与特朗普的背后都有庞大的技术团队为支撑。双方都将大量的资金花在获取和使用投票者的信息上。
大数据技术是走进白宫必要的门票
民意调查结果,一直是总统大选时最倚重的数据来源。在长达半年的总统竞选活动中,会有许多组织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大量调查,将结果汇总成民意调查数据。他的模型收集整理来自各个渠道的民意调查数据,根据历史表现调整它们的重要性,靠大量数据抹平单次调查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改善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做出预测——收集、处理、运算、反馈,循环往复,逐渐完善。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并使用。美国总统竞选从来都是一项注重公众参与的活动,了解公众的需求,了解公众的喜好和愿望再加以满足,是入主白宫的根本。
现在的候选人们早已意识到,大数据技术是走进白宫必要的门票。
在更大的数据规模上,总统候选人们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所依赖的数据来源也不仅仅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涵盖了诸多的如facebook这类的社交网站和公开及私有的数据库。及时准确的收集这些数据,并且帮助制定策略以获得更多的选民支持。
将美国超过2 亿的选民资料,与大型网站与社交网络上的个人账号相互匹配起来,将网络行为对应到具体的个体,再和已经构成的、庞大的用户个人数据相结合,最终完全由准确数据来驱动竞选策略。而以上这些就使得大数据分析技术成了两党候选人的重要武器。
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选民都变得重要起来。由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将会帮候选人筛选出吸引特定选民的最佳行为。这意味着电视广告的时段和内容、网站广告的选择和展示时间,甚至是应该用电子邮件还是电话来争取这位选民的选票。
数据决定了谁将会是下一任美国总统,总统竞选也从政治经验和民众倾向的复杂判断变成了精准微妙的数字游戏。 候选人的技术顾问们通过各种活动、数据库和社交网站构建选民数据库,再精益求精地改善算法,以求设计出最可能赢得选民的政策、说辞,甚至是细微的动作和外套的颜色。
这是高度定制化的竞选策略,背后隐藏的是对选民详细资料的透彻了解。这些技术可以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今年8月,共和党在一次宣传活动中,通过10万个网页向社交网站Facebook的用户展示了广告,而其中每一个网页都瞄准了一位不同类型的选民。
甚至是今年的候选人辩论也延伸到了社交媒体上,成了全天候的多方对话,而不再只是电视上三小时的激烈辩论直播。
在2016年10月18日晚上最后的总统候选人辩论时,大众不仅关注辩论本身,也同时在关注以推特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公司实时收集用户的言论,再把结论发给大众。
—————————————————————————————————————— 马云曾提出,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他说,“IT是以我为中心,IT的目的是为了让老板更好决策、更好管理,DT的思想是让你的客户更加强大、让你的员工更加强大、让别人更加强大,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考。”
现在看来,基于大数据的DT时代其实已经悄无声息的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