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保部通报称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自今日下午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多个城市将遭受到重度雾霾侵袭,并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从而引发了社会公众的一片恐慌和热烈争议。重度雾霾围城的背后原因,难道只是气候条件影响吗?面对雾霾相关部门只能坐等风来吗?除了天灾,雾霾积重难返的人祸因素又占多少比重?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数据显示,本次受重度雾霾污染的城市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6省市,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相当严重。为此,我们除了震惊,更多的应该是思考,作为拥有15亿人口的经济强国,我们的治霾能力哪儿去了?为什么没有提前治理以酿成今天祸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治霾经费都去了哪里?究竟是什么致使我们陷入了十面“霾伏”的境地。 对此,近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通报,让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 据通报内容显示,在由银行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等银行贷款申请困难形成的找钱难、借钱贵背景下,在地方政府支出范围逐渐增大环境中,部分地方政府将大额治霾专项资金用于发工资、搞招待、铺张浪费,从而减少了治霾费用支出,降低了地方治理雾霾的力度,成为雾霾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不断严重的重要因素。 另外,据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五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9个省市共获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39.4亿元,占资金总额的94.25%。但据财政部检查组实地调查数据显示,以上地区获取的专项资金中真正用于雾霾治理的资金总额仅为80.72亿元,覆盖面仅为34%,严重影响了雾霾治理进程,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因此,随着司法机关对挪用、骗取治霾专项资金责任人的依法追责,和治霾专项资金的合规使用,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效果的日益凸显,我相信,终有一天会看到澄澈的碧海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