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局面不容乐观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惊人。面对这种结果,一个不容否认的问题是,人类的行为直接和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尤其是人类开垦荒地、砍伐森林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导致气候变暖,造成了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统计,世界上已经识别的物种数量大约是175万,其中大部分是诸如昆虫类这样的小生物。不过,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上实际有1300万种生物。但是在过去的一些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在过去的50多年里,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截止目前,全世界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现在,一些研究再添新的证据。2016年7月15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地球陆地上58%的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完整指数已低于安全值。研究人员在18659个地点进行了238万次记录,共录得39123个生物物种。以此数据界定,相较于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所谓“安全”地方的在地物种数量必须至少达到90%的水平。但是,目前地球陆地上58%的地区物种都达不到这个水平,而人成为影响这一水平的关键。 类似的另一些研究同样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归咎于人类。2015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伦敦大学学院纽博尔德的一篇文章指出,过去500年来,人类已经使陆地上野生动植物总量减少了10%,物种总量减少了14%,绝大多数损失都发生在100年以内。这是研究人员分析了70多个国家的近2.7万个物种、100多万条生态多样性改变记录后发现的。 纽博尔德等人甚至直接指出,人类的狩猎、破坏动物的栖息地、与牲畜争夺食物是大型食草动物减少的主要威胁。土地开垦使某些物种的栖息地支离破碎或完全被破坏,从而可能导致地球上15%-30%的物种走向灭绝。 此外,人类的工业活动导致气温升高也威胁到越来越多的物种。从前工业化时代到今天,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摄氏度,这使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物种增加了2.8%。如果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将会有约5%的物种从这个世界消失;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一切照旧,将会有16%的物种消失。 由此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迫在眉睫。为此国家环保工程技术中心——罗克佳华以提升自然保护区综合监管、生物多样性监测与预警信息化水平为核心,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呈现的脆弱性、典型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针对自然保护区动物数量下降、湿地与植被退化、人为干扰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的典型问题,采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遥感感知、多元数据协同传输等手段,建立了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全方位监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生物多样性预警防控三位一体的自然保护区综合信息化平台,有效的保护了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