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努力、天帮忙”下,“大气十条”圆满收官 一个点,五年,1826天,总共拍摄50多万张照片,北京环保达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和中国的环境治理保存了珍贵的视觉记忆。 日前,北京市宣布:2017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等4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8μg/m3,完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下达的60μg/m3左右的任务目标。 具体来看,与2013年相比,2017年北京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SO2、NO2、PM10、PM2.5分别下降70.4%、17.9%、22.2%、35.6%;其中SO2下降幅度最大,2017年年均浓度首次下降到个位数。 而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北京市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好天气。据悉,2017年达标天数为226天,比5年前增加50天。其中1级优天数从41天增加到66天。同时,空气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5年共减少了35天。 面对这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李翔表示,这都是“天帮忙”与“人努力”的结果。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北京市构建了全社会共同防治体系,并在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引导市民参与的同时,还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责任清单”,建立了目标规划、责任分解、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督查考核和空气质量排名、预警、约谈等工作机制。此外,还建设了“天地空”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据《北京卫视》近日报道,国家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罗克佳华,通过在城乡、街道、工厂等地布设“环保天眼”,从而为城市布设了一张监测大网,以精湛的“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把环保监管从原来的“猜”着干,变成精准治污,为环保执法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李翔表示,2018年北京将继续聚焦PM2.5污染,更加注重法治、精治、共治,综合采取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推进多种污染物协调减排;构建“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